导航菜单

犍为方言单字声调声学语音实验分析

摘 要:从实验语音学角度,分析探讨四川省犍为方言单字声调的基本形态,并将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将犍为方言调值分别描写为:阴平45,阳平21,上声41(男)/31(女),去声13(男)/23(女),入声33。将犍为方言单字调男声时长模式归纳为:去声>阴平>阳平>入声>上声,女声时长模式归纳为:去声>阳平>阴平>入声>上声。

关键词:犍为方言 单字声调 实验分析

犍为县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是乐山市第一大县。犍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将犍为话归为“灌赤片岷江小片”,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将犍为话归为“西蜀片岷赤小片”,名称微殊但内容基本一致。犍为方言共有五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本次实验调查地点为犍为县城区。运用声学实验方法对犍为方言单字声调进行分析,并与传统语音学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希望能准确客观地对犍为方言单字调调值与调长进行描写。

一、实验和统计分析

本次实验发音人挑选男女各一名①,进行音档采集。主要以犍为方言60个单音字音档为基本材料,利用Praat软件,对声调承载段进行标注,提取基频数据。并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汇总、基频归一、对数转换、五度值转换,最后形成调值调长数据。

(一)实验材料选择

本次实验材料为犍为话60个单音节字,考虑其声母韵母及声韵调搭配关系,选取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每类12个,共60个。本次实验男女发音人使用同一发音材料。如下:

(二)基频数据提取

在praat中分别导入男性发音人五组音频文件和女性发音人五组音频文件,进行基频数据提取和分析。本次实验采取标注韵母段的方法,在数据处理时,为保证数据真实,截除掉弯头降尾,得到10个时点的基频数据,再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基频数据如下:

表1:犍为方言男女声单字调基频均值(单位Hz)

(三)基频归一化处理与五度值转换

通过声学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还不具有语音学的研究意义,语音学研究应采取相对化和归一化的数据,有效地剔除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差异。据此得到的研究结果才会具有普遍性的意义。[1]音高是声调研究中最重要的声学特性,但人们对音高的感知与音高的物理表现并不呈线性关系。实验提取出来的音高数据是绝对音高,所以需要将基频数据作归一化处理,就可以得到类似于人们听到的相对音高的数据。

关于基频归一的方法,学界有很多。例如LZ法、D值法、T值法等等。LZ即对数Z-Score法,朱晓农所设计,数据归一度最高。但数据处理是一种手段,更适合语言学研究的基频归一法应包含勾勒声调格局或便于声调格局的勾勒。刘俐李(2007)通过江淮方言对不同归一法进行比较,指出LZ法和T值法相当。LZ法优于数据高度集中,但步骤繁琐;T值法优于简便,有利于进行调系之间的对比。因此本次实验采用T值法进行计算,公式②如下:

据此得到本次实验T值数据如表2:

表2:犍为方言男女声单字调T值

对实验结果进行五度值转换时,刘俐李(2007)提出“界域”和“斜差”策略,认为五度值的转换应该是界域的转换,以域为界,有过渡地带,边界可进行柔性处理。所以每度边界允许有±0.1的浮动域[2]。本次实验采用这种换算方式。根据界域,T值转换至五度值的区间为:

(四)调长的归一化处理

调长归一较常见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某个声调的调长为参照,求其他各声调和它的比值,得出规整值;第二种是先求所有声调调长的平均值,然后求各个声调的调长和平均值的比值。本文使用第二种方法进行归一,公式为:NDi=Di/( ∑Di),其中Di是绝对调长,n是方言中调类的个数,NDi是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对调长。

二、实验结论及统计分析

(一)标准化分析

通过上文基频均值和T值结果,利用绘图软件制成犍为方言单字声调格局图,便于观察犍为方言单字调情况。

据上文数据及图表,我们可以准确清晰地看到犍为方言单字声调的基本形态:

(1)阴平:阴平调的音高曲线略微上升。男声起点T值为3.08,终点为5;女声起点T值为2.90,终点为5。音高曲线覆盖在整个调域的上部,可见阴平为高升调。将其起点末点T值转换为五度值,据五度边界的“界域”策略,本次实验将犍为方言阴平调值记为45。

(2)阳平:阳平调的音高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前半部分(1~4测量点)平中略降,后半部分(4~10测量点)一直下降。男声起点T值为1.49,终点为0;女声起点T值为1.81,终点为0。阳平的音高曲线从调域下部降至调域底部,为低降调。转换为五度值可将犍为方言阳平调值记为21。

(3)上声:上声调的音高曲线与阳平调很近似,都呈下降趋势,上声调较阳平起点终点略高。男声起点T值为3.02,终点为0.79;女声起点T值2.68,终点0.33。上声音高曲线调头处于调域中部,降至调域最低端,是个中降调。将T值转换为五度值,可将其调值记为男声41,女声31。

(4)去声:去声调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声起点T值为0.79,终点为2.27;女声起点T值为1.15,终点为2.85。调头位于整个调域底部,调尾位于调域中部,可见去声是一个低升调。可将其调值记为男声13,女声23

(5)入声:入声调基本上是一条平滑的曲线。男声起点T值为2.19,终点为2.61;女声起点T值为2.56,终点为2.55。整条音高曲线覆盖在整个调域中部,可见阴平为中平调。以往调查有认为犍为方言入声是个促调,将其记为3的。但据本次实验调查,犍为方言入声已经丢失喉塞尾,发音也并不短促。所以,将其起点末点T值转换为五度值,本次实验将犍为话入声调值记为33。

综上,通过声学实验对犍为方言六十个单字,分男性发音和女性发音,进行基频数据采集和归一化处理,结合T值到五度值的转换,将犍为方言五个声调的男声女声调值分别记为表3:

表3:犍为方言男女声单字调五度值

(二)犍为方言调域情况分析

为更好地描述犍为方言声调的动态活动范围,本文还对其调域情况进行分析。调域分为调类调域和调系调域。调类调域是指某一具体调类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基频变化范围。调系调域是指整个调系中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基频变化范围。最低音即为调域下限,最高音即为调域上限,最高音减去最低音即为跨度。[3]通过对犍为方言男女声基频均值进行分析,可得出犍为方言调域的基本情况:

犍为方言女生基频的最低点出现在阳平调的第十采样点,最高点出现在阴平调的第十采样点。调系调域178.25~314.63HZ,调系跨度为136.38HZ。男声基频的最低点、最高点和女声相同,分别出现在阳平调第十采样点和阴平调第十采样点。调系调域86.08~164.4HZ,调系跨度为78.32HZ。可以看出犍为方言调系调域的最高点最低点男声女声出现位置相同,女声跨度较男声高58.06HZ。

犍为方言男声女声调类调域及调域跨度如表4:

表4:犍为方言单字调调类调域及跨度(单位Hz)

由上表可以得知,犍为方言各个调类调域上限和调域下限女声都比男声高,调域跨度除入声外,女声也都比男声高。调域跨度阴平男生女生相差30.49HZ,阳平相差21.45HZ,上声相差27.13HZ,去声相差22.89HZ,入声相差8HZ。其中调域跨度相差最大的是阴平调达30.49HZ,相差最小的是入声仅为8HZ,几乎可不计。

整体看来,犍为方言所有数据男声女声相差并不大,且调域的最低点都出现在阳平调,调域的最高点都出现在阴平调。

(三)犍为方言调长分析

关于犍为方言的调长情况,前人未有研究。调长也称时长即声调承载段的长度,时长有两类,一类是绝对时长,一类是相对调长。一般说来,为了便于对调长进行比较,需要对绝对时长进行归一处理剔除掉一些主观的个人的因素,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本次实验每一调类选取十二个样本,据调长归一公式计算了犍为方言男声女声各调类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时长,得到表5:

表5:犍为男女声单字调时长(单位:ms)

为更为直观的观察犍为方言调长情况,我们通过Excel绘制犍为方言男女声相对时长图,如图3:

观察图表可知,经归一化处理后,男女声的时长差异减小,可供进一步分析。在犍为方言中,男声女声相差最大的声调是去声,相对调长相差0.12;上声相差0.06;入声相差0.04;阳平相差0.02;差异最小的声调是阴平,相对调长分别相差0.01。从柱形图可以看出,犍为方言各个调类的相对时长差距都很小,除去声较长外,其余调类基本在一个上限。根据上文的图表,我们可以归纳出犍为方言的调长模式:

犍为方言的单字调男声时长模式可以归纳为:去声>阴平>阳平>入声>上声

犍为方言的单字调女声时长模式可以归纳为:去声>阳平>阴平>入声>上声

犍为方言中时长最长的调类为去声,时长最短的为上声,男声女声相对时长的差异在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男声阴平长于阳平,女声阳平长于阴平,但两个调的时长差距本就差距很小,男声仅差0.03,女声仅差0.01。另外,从表5可以看出时长与性别的关系,犍为方言各个调类的绝对时长均值,女声都比男声长,无一例外。时长与调型也有一定联系,犍为方言中,升调时长最长,降调时长最短。通过时长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犍为方言中男声女声入声时长都不是最短的,不如降调上声调时长短,说明犍为话入声时长上已经开始舒化,与其他调类舒促对立已经消失,具体情况需另作探讨。

三、实验结果与传统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基频标准化和主体分布的结果分析,可确定犍为方言单字声调的五度值,以下用表格形式把本次实验的结果与前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

表6:犍为方言单字调实验值与传统值对照表

(注:传统值1摘自黄雪贞《西南官话分区(稿)》;传统值2摘自《犍为县志》;传统值3摘自《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从上表来看,本次实验得出的五度值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

1.阴平:传统值都将阴平记作55,为高平调。更客观地来说,犍为方言的阴平调应该是平中略升,从基频归一化之后的作图来看,阴平调头大致与上声调头接近,整个调形明显呈现一个略升的趋势,为保证记音的客观性,本文依照声学实验的结果记为45.

2.阳平:阳平传统值记为21或31,调型无异,都为降调。但依据声学实验作图来看,阳平调头四次实验基本在2度重合,据实验结果将阳平记为21。

3.上声:实验结果与传统值都为降调,仅调头调尾的高度不同。传统值1和2将调头记为5,实际上从犍为话声学格局图看来,上声调头并没有那么高,与阳平界限也并非那么明显。调尾部分降至调域底部。依据声学实验结果,男声上声调值为41,女声上声调值为31。

4.去声:仅传统值2将其记为曲折调,其余都为升调。从声调格局图看,去声调曲线并无曲折,而是直接上升,调头在1~2度,调尾都为3度,所以依照声学实验将上声调值男声记为13,女声记为23。

5.入声:犍为方言入声调值实验值与传统值一致,仅传统值2将其记为短调3,应该是受入声调短促观念的影响。从声学实验和听觉感知角度,犍为话入声调值应为33。

注释:

①发音合作人信息:男性发音人,李长兵,48岁,四川省犍为县舞雩乡人,初中毕业,从小生活在犍为县,一直使用犍为方言。女性发音人,李正荷,47岁,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人,初中毕业,从小生活在犍为县,一直使用犍为方言。

②其中“a”代表基频均值的最大值,“b”代表基频均值的最小值,“X”代表“a”到“b”之间测量点。到“b”表示整个实验样本的调域范围。

参考文献:

[1]石锋、王萍.犍为方言单字声调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1).

[2]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析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社,2007.

[3]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陈楠.乐山话声调实验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刘俐李.语思录·语言学求索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6]石锋.语音学探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石锋.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8]游汝杰、杨剑桥.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李豪杰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