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全程化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黄彦萍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现代大学制度视阈下的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时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42049。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大多为选修课,覆盖面窄,难以贯穿大学四年。本文按照“多方位参与、重过程体验、促个性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丰富全程化的教学课程内容,形成了分层分级的课外活动体系,完善了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 教育教学 实践体系

近半个世纪以来,生涯发展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一种教育理念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的内容,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为必修或者选修课。笔者所在的重庆邮电大学从2009年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我们对已学过这门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逐步完善和改进,推动全程化、体验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一、调查结果

共计向2009级、2011级和2014级学生发放10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76份,有效率87.6%。

1.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80.5%)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太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仅有19.5%的学生认为课程能够满足需要。虽然课程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但是42.7%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7.19%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并且有47.6%的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课后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

2.学生对课程效果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课程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通过课程学习,28.7%的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30.8%的学生目标还不太明确;33.2%的学生比较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和特长,19.1的学生还不太了解;39.2%的学生了解了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仍然有18.1%的学生不了解;33.1%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23.3%的学生则不太清楚;36.9%的学生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20.8%的学生不太清楚自己职业方向的发展。而接近一半的受调查者对于以上问题,选择的是“一般”,显示出课程在对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作用还比较有限。本次调查中还了解了学生对该课程授课教师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26.9%的学生建议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4.1%的学生建议在大二开设,39%的学生建议在大三开设。

3.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在“授课教师满意度”方面,11.9%的学生对授课教师非常满意,38%的学生满意,满意度为50%。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最喜欢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习见习”(57.9%),其次是“案例分析”(53%),第三位的是“角色扮演”(40%),而在教学中经常用的小组讨论、职业测评、课堂讲授等教学手段学生选择比例不高。同时,大部分学生(44.2%)希望在专业课程中加强职业规划的教育。

二、课程组织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理解教学内容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探索。调查显示,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讲授性、理论性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实习实践(57.9%)、案例分析(53%)等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有兴趣,这也显示出学生渴望对于职业世界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提示我们的教育者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多受众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教学目标。

2.课堂讲授的有限性与生涯规划的全程化。调查结果显示,26.9%的学生建议在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4.1%的学生建议在大二开设,39%的学生建议在大三开设。目前,重庆邮电大学在大一上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希望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期间正是学生进入大学的适应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还没用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因此会导致学生产生“老师讲的东西离我太远”等印象,进而影响上课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二、三年级想思考职业发展道路的时候,相关的知识已经遗忘了。

3.西方职业生涯理论本土化。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越来越丰富,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许多教材更多的是照搬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偏重知识和概念的讲授,缺乏与学生实际的联系,难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探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体验式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体验式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既保证有足够的学分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达到专业培养规格要求,又将素质提升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以学分形式加以固化和系统化,从制度上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把人才培养普遍要求与个性化发展内在需要统一起来,把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贯穿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1.以教研室为龙头完善教学课程内容。学校成立课程教研室,挂靠学生工作部(处),牵头设计生涯发展教育教学体系,以生涯发展为主线,将生命、生活、生涯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大学的发展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

2.形成了分层分级的课外活动体系。除了课堂教学,还形成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分层分级的生涯发展教育课外活动体系。该活动体系在研究学生生涯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学院、班级资源,按照学校、学院、班级不同层次,不同年级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构建四年一贯制的体验计划。一年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体验活动和团体辅导,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寒假完成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体验亲情、友情和关爱之情。二年级学生通过对孤儿院、养老院、戒毒所等机构的“义工”活动和爱心服务,感知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念,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了解职业的基本素养。三年级学生参与营利组织的体验与实践,提高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四年级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模拟招聘和就业实践,进一步体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提升求职核心竞争力。

3.完善了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在大学阶段生涯发展的需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计划内教学与计划外教学相结合。除纳入教学计划的学时外,增加可折算为22学时的计划外实践教学,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课程教学将课堂讲授与演练相结合,课后将知识体巩固与学习小组训练相结合,并通过生涯规划大赛、通用职业能力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检验评估学生内化为自身素质能力的效果,形成了“讲练赛”完整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实践体验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在教学安排中实施“四六原则”,即40%的理论学时,60%的实践学时。用大块时间,花大力气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职业测评、行为训练等实践内容,向学生传授生涯发展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学业发展与职业的困惑,使生涯发展教育课程成为融知识性、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教学体系。据麦可思第三方调查:我校2011届毕业生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接受的辅导简历写作、辅导求职策略服务有效;对母校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总体满意度为92%,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83%)高9个百分点。

4.探索了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路径。通过加强授课师资建设,实行专业准入制。目前,学校共有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30人、TTT(职业生涯授课讲师)讲师52人,国家心理咨询师51人、职业指导师4人、KAB讲师3人。针对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效果,工作技能等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反馈,促进师资队伍 “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全程化体验式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确实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与人才培养相关的话题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成果对于深入理解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大报告的有关精神,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参考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付孝莉.重庆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调查[J ] .中国青年研究,2007(2)

[2]马小红.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33-135

作者简介

黄彦萍,女,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处B学分课程教研室副主任。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