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远程教育框架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

文/刘红良 符瑞光

高职阶段培养重点是在不断娴熟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过去,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不会考虑中高职衔接问题,忽略了中高职教育对象的差别,使得中职、高职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等大致相同,其后果就是学生培养定位不明确、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专业发展,也阻碍了中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主要服务于其培养目标。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系统存在着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及开放本科等多种层次的教学对象,学校在制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统筹,衔接同一专业的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衔接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指中职和高职阶段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通过垂直(继续性)与水平 (整合性)的衔接,使它们之间相互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中高职培养目标。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开展远程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终身教育理念,将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纳入到整个现代职教体系,人才培养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需求为导向”转变。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实践时,在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等中高职教育形式的课程设计方面,从过去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实现宽口径就业,转变为直接与有关行业、企业合作,开设特色班、企业班等,学生培养按需进行、实现订单式培养;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全省系统的远程开放教育办学优势,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师资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并建立系统内的中职、高职以及开放本科的学制衔接体系,更好实现中高本一体化、协调发展。

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层级化、模块化、特色化、学分化”的原则,对中高职课程的设置和衔接加以整合,探索适合本校系统特色的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模式。

层级化即是根据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从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能力目标角度确定不同层级的能力标准,即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衔接参照制定能力层级的课程标准。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简单的处理成“中职+高职”,而是应该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分段实施:中职课程设置时要重基础和岗位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设置时就必须重实践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模块化。根据中职、高职等不同培养目标和不同级别的要求,将层级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层次和级别,由校本部的各办学点的优秀教师、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建设相应模块。这些模块可以以项目、微课、MOOC(网络公开课)等形式体现,通过模块化将不同层级的能力转换为课程,从职业特定能力纵向延伸向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横向拓展,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中职和高职的教育过程。

特色化。就是根据校本部和各办学点的特点,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经济和合作企业特点,安排特色课程,更好地适应地区、企业的需求。有关办学点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而开设的一些特色课程,有些侧重于生产经营性企业的物流、有些则侧重于流通性物流,如校本部就与苏宁等大型企业合作,设置课程,开设苏宁班等。

学分化。这是为实施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搭建一个柔性化、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为各层次学生提供方便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支持服务,并进一步的与开放大学结合起来,将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讲,主要措施一是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初、中、高等不同层次的模块课程,规定相应的最低学分,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时段,选择不同能力的模块课程学习,获得相应学分并作为取得双证的依据;二是对不同层次的相同或相近课程制定学分认定和学分折算的标准,以利于中高本的高效衔接。

课程教学资源衔接

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要体现和便于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重点体现,其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的层次定位。学生中职阶段结束后必须是一个合格的一线操作人员,能胜任岗位对员工技能操作及职业素养的要求;高职阶段培养重点是在不断娴熟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胜任一线的技能操作,更要在区域的技术应用,生产管理方面要有一定的积累,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因此,中职阶段的教育资源更多强调动手能力,淡化专业理论基础及结构性;高职阶段,在保持技能训练不间断的情况下,着重构建学生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于项目实施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考虑到中高职衔接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资源建设时还必须包括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职业教育过程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在校学习阶段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可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更好地开展。首先是借助于现代远程教育,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活动从课程延伸到课前、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等远程教育平台,实现布置预习内容、监控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时疑难解答、提供师生交流渠道等;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比较完善网络环境完成自我测评,实现自我主导、灵活多样、效率更高的“自主学习”;最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远程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实时远程观看企业现场,真正实现企业走进课堂、课堂融合企业。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MOOC)特点是面向世界,开放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对中高职教育来说,MOOC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参考MOOC对所授课程进行个性化设计,根据学生特点添加个性化内容。学生可以借助于MOOC拓展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有关高校的MOOC平台取得相应的认证学分,实现中职、高职及本科的有效衔接。职业院校在未来的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可借鉴MOOC的先进理念,开展网上在线教学、线下分类教学、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活动。

与学分银行对接

对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就是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在不同类型教育间(包括不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不同课程)以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所谓“学分银行”(credit bank),实质上就是一种模拟或者是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特点,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通过学分进行认证、累积、转换的一个形象化的表述。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突破学习时段的限制,储存所学成果的学分,而且能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把通过不同学习途径的学习成果与相关的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专家评估,实现学分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相互转换。

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成立,为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于“学分银行”,建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类型的课程学习成果、不同途径获得的技能等认证和转换机制,通过“学分”这一形式,通过学分银行,实行职业技能替换课程学分、中职课程学习成果转换为高职学分、高职课程学习转换为开放本科学分,并进一步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等结合,构建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现代物流协会课题“远程教育框架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研究” (主持人:刘红良,课题编号JSXD2012019)最终成果。

(刘红良、符瑞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财经系)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