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孙 奇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一队,辽宁 抚顺 113005)
【摘 要】本文通过对辽东抚顺地区黑炭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阐述了该区金矿的成矿条件,即古老的花岗-绿岩地体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来源,三块石多期次岩浆活动并伴有次级断裂构造发育,为金、铜等成矿元素的迁移、活化和富集提供了有利通道,矿(化)体多赋存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地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和改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1 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东台背斜(Ⅱ级)铁岭-靖宇古隆起(Ⅲ级)部位。处于浑河断裂带南侧苏子河断裂与沙河断裂挟持地段。
地层由下至上主要由太古界鞍山群及中生界侏罗系小东沟组、小岭组所组成。侏罗系小东沟组和小岭组主要分布在苏子河和沙河两个断陷盆地之中。太古界鞍山群变质岩系的原岩系为海底超基性-中基性火山喷发沉积而成,其Cu、Pb、Zn、Au、Ag等地球化学丰度高于克拉克值的2~3倍。
吕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较集中的分布在苏子河断陷与沙河断陷所夹持的鞍山群隆起带及其接触带内,是区内主要的岩浆活动。吕梁期岩浆活动使太古代地层发生了区域性变质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类。燕山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分两期,第一期有三块石、纪家堡子、大扁道子和上夹河等岩体,第二期多为中酸性岩脉(株),呈分布广,种类多,规模不大的特点,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闪长岩、流纹岩、石英脉等。
太古界鞍山群地层普遍遭受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其变质相属于麻粒岩相及铁铝榴石角闪岩相,变质岩石类型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部分为长英质麻粒岩等。
区域内混合岩十分发育,太古界地层大部分遭受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形成各种类型混合岩和花岗混合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变质岩地层呈不规则条带状残留分布于混合岩中。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石棚子组,岩性主要有黑云花岗混合岩,其中残留有少量太古界绿岩地体,主要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侏罗系小东沟组、小岭组地层在区内也有少量分布,由粗玄岩和安山岩组成。与基底混合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2 构造
本区岩石属于太古界基底,变质程度较高,受北西向沙河断裂带影响,区内主要构造线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向褶皱构造,控制着区内绿岩带总体展布。与金成矿有关的构造主要以断裂为主,多属压扭性断裂。主要断裂有黑炭沟断裂,腰堡断裂,构造蚀变带。区内含矿化的构造蚀变带受区域北西向沙河断裂断陷的影响,成群成带分布,构造线方向接近平行沙河断陷的展布方向,该组构造带形成时间早,活动时间长,张性和压扭性都有所表现,而且是先张后压扭,它的活动时间持续达燕山晚期,金矿体的形成与三块石岩体有着密切关系,在构造蚀变带里可见到压碎的角砾、透镜体,局部可见糜棱岩化。该组构造蚀变带控制了金属硫化物的形态、产状。三条金铜矿体就产于构造蚀变带中,化探次生晕Au、Cu异常与构造蚀变带基本吻合。
2.3 岩浆岩
燕山期三块石岩体属于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区内金矿化分布与形成与该岩体在关系十分密切,为区域主要控矿岩体。三块石岩体为白垩世第一期中深侵入相岩基,岩体西部侵入侏罗系上统小岭组,南部侵入前震旦系混合岩。三块石岩体边缘带为细粒花岗岩,过渡带为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内部带为中粗粒及中粒似斑状角闪石或黑云母花岗岩。经岩体人工重砂鉴定,普遍出现的副矿物有磁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锆石、磷灰石、榍石等。其中磁铁矿含量高,岩体常量元素含量与中国花岗岩含量相比,其特点是SiO2略高,富K2O、Na2O,总量达9.26%,明显高于中国花岗岩,为区域金矿化体形成提供充足热源条件。
区内脉岩十分发育,多呈北西走向展布。主要有吕梁期伟晶岩脉、海西期辉绿岩。燕山期闪长玢岩、煌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多为岩浆后期构造充填作用形成,反映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对区内金矿化迁移、富集起促进作用。
3 矿(化)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该地区金铜矿(化)主要赋存在黑云花岗混合岩中的蚀变破碎带及破碎石英脉中。通过地表异常检查,现已发现三条含金、铜矿(化)体,八条含矿化蚀变破碎带。通过工程验证,该区金铜矿(化)体倾向不是很稳定,但在矿体延长和延深方向上矿化较为连续稳定。Ⅰ、Ⅱ号矿(化)体为含石英蚀变破碎带,Au品位0.36~1.32×10-6,Cu品位0.26~1.15×10-2。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组合:铜金属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组合为:斜长石-石英。氧化矿物为孔雀石、铜兰、黝铜矿、褐铁矿。金银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自然银。脉石矿物为石英。
矿石结构为细粒浸染状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为块状-致密块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铜兰、黝铜矿、褐铁矿等。铜主要是呈裂隙充填状和小团块状分布在构造蚀变带的网脉状裂隙中,金呈类质同象伴生在铜矿体中和黄铁矿化中。
3.3 矿化围岩
矿区内金铜矿(化)体上、下盘与围岩呈断层接触,界线较为清楚。赋矿围岩主要是黑云母花岗混合岩,其矿物成分为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
4 结论
黑炭沟区金铜异常严格受构造蚀变带的控制。构造蚀变带黑云花岗混合岩中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普遍,呈星点状或浸染状、团块状分布其中;团块状矿化集中、硅化较强部位金、铜品位相对较高。
黑炭沟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古老的花岗-绿岩地体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来源,三块石多期次岩浆活动并伴有次级断裂构造发育,为金、铜等成矿元素的迁移、活化和富集提供了有利通道,矿(化)体多赋存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地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和改造,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物化探异常吻合性较好,地表及深部均获得一定金铜矿化信息,认为该区具备了中小型金铜矿床成矿条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永昌.辽西南部金属矿床分布规律及产出特点[J].矿产与地质,1999(5):268.
[2]邵晓东,李景春.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J].贵金属地质,2000,9,9(3).
[3]吕英杰,等.中国砂金矿的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4]刘家远.华北地台北缘花岗岩类有关金矿找矿远景和研究意义[J].北京:矿床地质,1998,17(增刊):389-392.
[5]栾世伟,陈尚迪,曹殿春,等.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9-33.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