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阿曼Salalah之旅

■孙国宏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不仅富有石油,还扼守着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霍尔木兹海峡。Salalah(塞拉莱)是阿曼Dhofar省首府及主要海港,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盛产乳香、椰枣和芭蕉,有浓密滴翠的椰枣林和灵动会飞的海豚,还有那令人神往的热带季风——Khareef。作为一个海外石油人,我已在这黄沙遍布的遥远的阿拉伯半岛工作多年。这一天恰值轮休假期,背起行囊,和几位朋友伴随着阿拉伯人追逐7月季风的脚步,开始了这次Salalah之旅。

复兴节与石油之国我起程登机的这一天是7月23日,正是阿曼苏丹王国的复兴节。复兴节(RenaissanceDay)不是宗教节日,而是阿曼王国从此复兴的里程碑式的纪念日。

国王卡布斯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英国学习并在英国陆军服过一年的兵役,之后游历各国。回国后花费6年的时间在故乡Salalah研究阿曼历史及伊斯兰教。有过英国留学经历的卡布斯,深受西方影响,卡布斯的父亲不能容忍其进步观念,将年轻的卡布斯软禁在宫廷里。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指挥忠于自己的陆军官兵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父亲的保守政权,建立了阿曼苏丹国。

即位后的卡布斯,借助于新兴的石油工业,大刀阔斧,积极推进现代化,从此阿曼发生巨大变化。

阿曼的石油勘探活动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1956年由西方几大石油公司组建的PDO公司钻了第一口探井,1962年开始进行油气商业开发。卡布斯执政后,大力推进新兴的石油工业国有化,1974年通过两次购股,实现对PDO石油公司60%的控股权,从此油气生产成为阿曼的支柱产业。凭借石油美元的滚滚流入,建设高速公路、饭店、超市,开办大学、报纸并建立社会福利体系,阿曼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繁荣的海湾国家。

阿曼人民非常爱戴他们的国王卡布斯。在飞机上浏览当地的报纸时,头版一篇题为“Adaytorejoiceandrelish”的文章,译成中文,大意是:自1970年开始这些难忘的岁月,阿曼的传奇故事清晰地证明了,为了履行对他的人民的承诺,尊敬的卡布斯陛下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回首过去的征程,白手起家,那时整个国家只有一所医院、三所学校,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期待改革和进步。那时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人们的日常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放下报纸,忘记了是在飞机上,陷入了深思。

天路之旅

Salalah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角,印度洋的北海岸。从首都马斯喀特到这里,要一小时二十分钟的飞机行程。在飞机上,看着机窗外的黄沙漫漫的阿曼,想象着Salalah的绿树与蔚蓝的海滩,思绪突然辽阔和深邃起来,想到今天这似乎很平凡的旅行,要是在遥远的过去却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八世纪中叶,阿曼航海家阿布·奥贝德,驾驶一条木船,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两年多的漂泊,最终抵达广州,为早期的中阿两国商业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因这次旅行而成为伟大的航海家,那条木船也成了名噪历史的“苏哈尔号”。七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也有位赫赫有名的航海家——郑和,也曾多次到过阿曼。身在天路之上,我突然感觉离郑和很近很近,我好象看到他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步地从空中向我走来……

飞机下降时,无意间扫了一眼窗外,惊诧而欣喜:在那无尽黄色的天际,一带绿色突然如潮而来。天空白云朵朵,云朵间缝隙很大,是那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觉。再仔细凝视一下那大地上生机盎然的绿,不禁令人想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一段:“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客栈听潮

下榻一家不知名的客栈。客栈濒临印度洋海岸,椰子树、蓝色的室外简易游泳池、白色的晒阳躺椅,使人身心如洗。循着缓步而来的波涛声望去,是一片纯净的通向天际的银色沙滩,是壮阔的不染纤尘的大海。每时每刻,大海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蔚蓝,而且还有广博与豁达……

晚餐是烤肉加一颗青青的鲜椰。

没有家乡的味道,只有异域的惊喜与鲜香。饭后已经很晚了,就在椰汁淡淡的馨香围拥下草草睡下。午夜,被一种持续、低哑、浑厚的声音轻轻地唤醒了。看看表,尚不到四点,透明的窗纱之外,已现一丝白色。这声音是什么声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打开阳台的门,清晨的海风扑面而来,喔,是大海,是海潮在纵情地嬉闹,是浪花在轻轻地舞蹈。睡意朦胧的我索性开着阳台的门,复又躺在床上,让Salalah之海的嬉闹声挤进来,最好挤进我的梦里来。不管是千军万马的战阵厮杀,还是万丈高楼的顷刻崩塌,抑或是一群异域女子曼妙整齐的舞蹈,都让我呼吸加速,心情如潮,起身挥笔写下《满江红·Salalah听潮》:

月海欲困,远梦处,异域关山。

骤惊起,万马齐啸,苦战犹酣。长天抛洒冰和雪,大地怒拔刀与剑。且相持,裂目对寇仇,突袭现。

和衣起,梦已迁。思青史,英雄见。子胥忠,潮头遗恨君面。诸葛周郎赤壁血,元璋友谅鄱阳帆。皆去矣,红日新山河,谈笑看。

Mareef岩洞

翌日清晨走来,厚云如絮遮住了海上日出。本想与友人乘坐越野大吉普远行去边境,但因雾大,考虑行程安全而改去Mareef岩洞。在Salalah,Mareef岩洞是著名的观海的景点之一,经常聚焦了不少外国游客,让人目不暇接。

岩洞实则是威立于海边的峭崖,崖下半部凹陷于山中,上部突出如盖,面对大海,人在崖下走,如置身洞中,故得名曰洞。每有海浪扑来,水就从地面的小洞里喷射出来,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喷泉,直冲蓝天。峭壁旁,立有一碑,红色的字迹清晰可见:

Mareef CaveNothingtotakebutmemoriesNothingtoleavebutfootprint译成汉语,是两句令人深思的诗:

Mareef岩洞

带走的只是记忆留下的只有脚印

Khareef礼物

阿曼是沙漠之国,缺少绿色;但Salalah却到处充满绿意。离开海滩,驱车顺着山势往上行进,茫茫的戈壁上,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灌木丛和那徜徉在马路中间的骆驼。前行,灌木丛逐渐高大起来,路上的车也渐渐多了起来,可以想象出,前面一定会有令人欣喜和值得追寻的东西。

转过山坳,空气突然变得凉爽,且有薄薄的雾气在蒸腾,地上也渐渐变得绿了起来。穿白褂黑袍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席地而坐,嬉戏、野餐,有的干脆躺在那里放平了睡觉。

车继续前行。雾气很浓,似小小的毛毛雨,车窗不得不开启雨刷。那不是雨,那是雾气里凝结的水汽,是Khareef。

开车的司机介绍说,Khareef是阿拉伯口语,意为湿润,指阿曼南部东南方向吹来的季风。Khareef在每年的七至九月份会影响整个Dhofar省,Salalah城主要就依靠季风送来的雨水生存。

这个季节,这一片黄沙中的绿色,绿的让人心痛。人们感谢Khareef,感谢她每年带给这片土地美丽的礼物,这不仅仅是雨水,还有生命、希望和大自然的爱……

阿拉伯大餐

晚上,有机会和Salalah当地的朋友一起共进晚餐。那是一家新开业的阿拉伯餐馆,很清洁。大家席地而坐,每人都坐在一种沉甸甸的小垫子上。没有桌子,铺上一块简易的塑料布,摆上刀叉,就这样开餐了。先上来很多水果,接着就是各种烤的肉类,鸡、鱼、羊肉等等,最后上来的是手抓饭。

不管享用世界的何种饮食,填饱肚子的目的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填饱肚子的方式。阿拉伯人用手抓着食物大快朵颐。一同吃饭的一位阿拉伯朋友,为我们表演了阿拉伯式手抓饭:他把油油的饭抓起来,用手和和,攥成团,然后塞到嘴里,那油则从指缝中流了出来。同行中的两个朋友也学着笨拙地吃了两口,引得大家笑了起来。

一位老兄拿着刀叉,若有所思地说:吃肉的民族都是好斗的,中国人斗嘴时常常说:“我也不是吃素的!”但我眼中的Salalah人,性情却很温和,舞蹈也很舒缓。

听完这句话,看着桌上的手抓饭,我感觉拿惯了筷子的手悸动了一下。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代表中国企业在这里工作的我,似乎被另外一种阿拉伯文化的率直和美所触动。这短短的Salalah之旅,注定将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一页。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