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仡憛”试释

孙绪武

摘 要:本文依据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材料,解释了“忔”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词义:本义为伤口痊愈后在其上结的一层痂。这里比喻面积很小的池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忔 《金瓶梅词话》 聊城方言

明兰陵笑笑生所撰《全本金瓶梅词话》有新刻《金瓶梅词话》开篇词:“短短横墙,矮矮疏窗。忔貌小小池塘。高低叠峰,绿水边傍。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金瓶梅词话》开篇词:“短短横墙,矮矮疏窗。忔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峰,绿水边傍。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2]两种版本的开篇词文字稍异,但都有“忔”一词。“忔”是何义?辞书未作解释,比如姚灵犀《瓶外卮言》、王利器《金瓶梅词典》、白维国《金瓶梅词典》、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黄霖《金瓶梅大辞典》、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陆澹安著《小说词语汇释》、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吴士勋、王东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等,都未对此词进行解释,令人遗憾。今试着加以解释,以求指正。

忔,《说文》无此字。《宋本玉篇·心部》:“忔,許乞切,喜也。”[3]《集韵·迄韵》:“忔,魚乙切,心不欲也。”[4],字书韵书皆未载,当为“楂”字之俗体。汉字受上下文影响而偏旁发生类化的现象十分常见,如“石榴”类化作“石磂”,“趁迭”类化作“趁趃”,“爛漫”类化作“爛熳”,“滋味”类化作“嗞味”等。[5]“楂”受“忔”偏旁影响而变为“”当属情理之事。“忔”乃“忔楂”之俗体。

《全本金瓶梅词话》第87回:“说犹未了, 武松把刀子忔楂的插在桌子上。”[6]忔楂,白维国《金瓶梅词典》释为“象声词,形容断裂声。”[7]很显然,开篇词中的“忔”非象声词,与“忔楂”词义不同,另有其义。

我们都知道,《金瓶梅词话》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汉语语言面貌。“在地域认识上也渐趋一致,是一种北方话,只是词汇方面吸取了当时吴语的某些成分。”[8]据《金瓶梅词话》描写的地理环境——山东清河、临清来看,《金瓶梅词话》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临清一带鲁西方言的面貌。[9]笔者为山东聊城人,聊城市与临清市毗邻。据现代山东方言分区,山东方言分为东西两区,临清、聊城同属西区的西齐片区。从《临清方言志》和《聊城方言志》比较来看,两地方言语音系统相同,词汇基本相同。当然,四百年前的鲁西方言跟现在的鲁西方言不会完全相同,但是《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聊城方言中仍在使用,而且意义完全相同。例如,腌臜、巴巴(屎)、槽道、打平和儿、二尾子、放屁辣骚、隔二骗三、害冷、紧自、堪合、剌八、蛮声哈剌、攮、皮脸、气不愤、人牙儿、上紧、汤水、窝巢、稀醉、佯打耳睁、揸沙,等等。

“忔”就是聊城方言里的记音词“疙渣儿”[k?131tsar·]。[10]“忔”在现代聊城方言里读[k?131],白维国《金瓶梅词典》、张鸿魁《金瓶梅语音研究》都注作gē,可谓得其方言读音。疙渣儿[k?131tsar·]在聊城方言里有两个含义:1.伤口痊愈后在其上结的一层痂;2.锅巴,常称为锅疙渣儿。例如,你胳膊上的伤口都钉疙渣儿了,快好了。又如,你吃点儿锅疙渣儿吧,健胃的。此词在临清方言里义同。临清方言把伤口结痂叫作“钉痂(疙)渣”;把锅巴叫作“锅痂(疙)渣”[11]。“疙渣”在北方其他方言里也存在。《汉语方言大词典》:①<名>锅巴。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都有此用法。②<名>痂。冀鲁官话和江淮官话都有此种用法。[12]

另外,聊城、临清都把看望种痘痊愈儿童的习俗叫作“吊(揭)疙渣儿。”[13]以前,天花病流行,为防止小孩得此病,在孩子小时都要种牛痘。一般在小孩左臂上种井字型或其他形状的牛痘,等到发后结痂痊愈,亲戚前来探望,俗称“吊(揭)疙渣儿”。

笔者以为,开篇词“忔儿”正是聊城、临清方言的记音词“疙渣儿”,义为伤口痊愈后在皮肤上结的薄薄的一层痂,形状不规则,且面积很小。在《金瓶梅词话》开篇词里比喻池塘面积之小。开篇词以此作喻,非常贴切,且极具鲁西方言词汇特色与民俗特色。此句也是夸张,极言池塘面积之小。

开篇词正是因为使用了反映当地习俗的方言词“忔”,才将那种逍遥自在、平淡自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生活状况表现得形象生动,贴切自然。

注释:

[1][6][明]兰陵笑笑生.全本金瓶梅词话[M].香港:香港太平书局,1982年,第21、2622页.

[2][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

[3][梁]顾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9.

[4][宋]丁度.集韵[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1396.

[5]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3~64.

[7]白维国.《金瓶梅》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1:175.

[8][9]张鸿魁.《金瓶梅》语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96:2,3.

[10][13]张鹤泉.聊城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87,95.

[11]张鸿魁.临清方言志[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74,94.

[12]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3581.

(孙绪武 广东广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510665)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