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创新,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原材料产业研究中心 冀志宏

2014年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出中国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信号。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关键。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新材料产业在这三个方面均急需找到突破口,从而解决创新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问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齐推进

新材料产业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针对家电应用领域,目前中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品类已经大幅增加,但在很多高端领域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高附加值的新材料还需要长期依赖进口。比如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所需的关键材料中,约有30%的材料不能在国内完成生产,完全依赖进口;约有50%以上的材料虽然能够实现生产,但在性能、产量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应用需求,部分需要通过进口补充;仅有不到20%的材料能够在中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但这些材料又多属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造成新材料附加值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原始创新不足。原始创新,通俗的理解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新材料的原始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目前,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相关生产企业大多“急功近利”,难以容忍长期“只投入,不产出”的局面,这使新材料的原始创新举步维艰。

对此,行业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理清科研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允许新材料原始创新的失败,为基础研究提供较为宽松的氛围,改变基础研究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现状。其次,在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围绕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端的新材料科技和管理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相对完善的人才使用、管理、交流机制。

除了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善中国制造业很多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以稀有金属靶材为例,这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领域。虽然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的相关生产企业在大尺寸稀有金属靶材产品开发上相对落后,但一些小尺寸、低代线靶材产品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在没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即使国产材料的性能已经完全达到进口产品的标准,制造企业也不肯轻易尝试,这给国内靶材产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寻求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阻力。

材料产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制造业和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推动新材料行业发展。目前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有关部门应出面设立新材料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设立新材料产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制造企业积极试用国产新材料,做好相关应用示范工作;鼓励国内大型新材料企业、应用企业与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创新保险模式和险种,为国产新材料“试车”设立专项险种,保障国产新材料顺利完成“首批次”应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风险补偿机制,按照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的原则,科学设置相关投入与收益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国产新材料的推广示范。

核心专利受制于人,集成创新亟待提高

近年来,中国新材料产业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虽然新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但从质量方面来看,中国新材料领域的专利则是“多而不专”,大多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以纳米材料领域的专利为例,全球申请数量前十位中,中国只有中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三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榜,而另外七家则是三星、LG、三洋等外资企业。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很多是为了完成课题需要,离产业化应用还相距甚远。

中国对新材料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导致难以实现集成创新。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因其具备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等领域。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气流磨设备用于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粉工序,但没有申请相关专利。而日立金属在该领域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2年7月在美国申请了两项专利,优先权可追溯到2000年5月。

尽管国内很多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都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也有证据表明从时间上并没有侵犯日立金属的专利权,但是因为没有申请专利的意识,很多制造企业为避免侵权纠纷,不去选用国内企业的产品。

推进新材料集成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的工作迫在眉睫。首先,各级政府应定期组织对新材料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相关培训,加强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意识,进而选择合适的方式保护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知识产权。其次,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核国外与新材料相关的专利申请,全面掌握国外新材料企业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程序,加强检索力度和范围、严格审查权利要求内容,慎重授予专利权,防止外资企业利用专利实行技术垄断。此外,相关部门须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引导新材料科技人才和专利向企业转移,改变当前新材料科技人才和专利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局面,从下游市场需求端切入专利申请,使新材料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鼓励相关单位积极申报国外专利。

与此同时,各地重复建设屡现,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同。据统计,中国超过80%的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发展规划中选择发展新材料产业,导致新材料产业发展雷同。在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机构需要在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加大投入,成立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出任顾问,由业内知名专家和骨干企业领导组成委员会、辅助政府做好决策,确定重点支持的方向,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