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秦山核电站日常运行计划风险及优化

陆雪华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运行一处,浙江 海盐 314300)

【摘要】通过参与核电厂日常运行计划的实施,分析其行为对于日常发电及核安全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缺陷管理、预防性项目实施窗口优化以及运行隔离等方面严格控制运行计划风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日常运行计划;缺陷管理;优化;控制风险

0前言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风险分析:指识别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转化为事件的条件,制定预防措施消除或避免这些条件的出现,防止事件发生的过程。

按照运行方式的不同,一般电厂的运行分为日常(功率运行)和大修(换料大修)两部分,并且管理上也按照日常和大修进行了区分。日常和大修运行方式的不同,各有各的风险,本文以秦一厂30万核电机组日常计划为例,对电厂安全、可靠运行构成威胁的计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优化方案,将计划项目对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1日常计划工作安排存在的风险

1.1纠正性维修项目

缺陷是指设备功能缺失或不完整,设备性能下降或不稳定偏离标准或导致潜在功能缺失或不完整。纠正性维修是指针对缺陷、故障或失效的 SSCs 开展将其性能恢复到可接收标准的维修活动。

1.1.1缺陷数量

30万核电机组已经投产运行20年,各系统设备出现老化、腐蚀损坏现象,缺陷数量逐年上升,图1和图2分别为近几个循环缺陷统计。

缺陷数量的逐年上升,对在日常功率运行期间处理缺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C16循环小修后R11系统一周内连续出现多个阀门渗水、漏水现象,彻底处理缺陷需隔离蒸汽发生器排污,而化学指标要求正常功率运行期间蒸汽发生器排污隔离不能超过18小时。由于检修工期紧,多个R11系统的阀门解体检修被分成了3个批次,隔离了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3次,耗时2周才将R11系统投入正常运行方式。

缺陷数量增多导致运行缺陷跟踪情况没有经过统计分析,缺陷跟踪的管理职责不清,缺陷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流转不畅,缺陷的趋势变化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缺陷处理滞后。

备件原因导致缺陷无法及时消缺,缺陷数量居高不下。备件申报流程复杂,缺少有效监督考核机制,存在审批超期的问题,因备件无法及时消缺的缺陷遗留数量较多.

1.1.2缺陷分级

缺陷等级是指所属工作对应于当时的机组工况,对机组安全运行影响的级别。根据缺陷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缺陷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0、1、2三个级别。0级缺陷为紧急缺陷,需要立即安排处理,由值长决定;1级缺陷为重要缺陷,批准后48小时内响应,2级缺陷为一般缺陷,批准后7天内响应,1、2级缺陷由日常计划管理。缺陷分级级主要以计划时效性为依据,缺陷的寿命周期缩短了,给日常功率运行带来的是频繁操作及隔离风险。

1.1.3日常缺陷转大修

日常功率运行期间条件不允许处理或临时处理的缺陷,一般都转大修处理。一般的不影响系统功能的跑、冒、滴、漏缺陷或隔离比较麻烦且有风险的缺陷都可以遗留大修处理,如R14、R15遗留大修的缺陷都在1000项左右;而由于缺陷分级的改变,日常转大修缺陷需要严格审批,一般能日常安排的缺陷都必须在日常处理,C16循环至今遗留大修缺陷不到100项,虽减少了缺陷数量,但对运行隔离及恢复带来很大的风险。

1.2预防性维修项目

预防性维修PM:针对SSCs 开展的防止和缓解性能劣化或故障,或对设备的性能与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及跟踪,以保持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维修活动。预防性维修的目的是降低产品失效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它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按规定的准则实施维修。

每个循环的预维项目基本在3000项左右,而其中占大多数的项目需要运行进行隔离,影响系统的运行或监视,或者丧失备用设备,甚至停役某个系统。

预维项目安排与否还要考虑日常工况下其是否具备试车条件,如果不能试车,特别是对一些重要设备,反而提高了运行风险,大修转日常处理的预维项目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1.3试验和运行操作

将备用的设备或系统投入运行,或者短时投入进行试验,或者周期行切换。尽管系统在设计上具备了试验和切换的功能,但这种工作基本上都会对系统其他运行设备造成干扰,造成系统运行参数波动。

1.4变更

在功率运行中,还会进行系统或设备的变更工作,永久变更:对生产工艺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和构筑物(简称SSCs)所做的实体或功能上的改变;临时变更:因现场处理直接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缺陷或计划检修需要,对电厂生产工艺直接有关的系统和设备、部件、材料等方面所进行的实体或功能上的偏离原设计的临时性改变。功率运行期间实施的临时变更相对较多。

变更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设备老化或者缺陷带来的隐患,但在实施变更的过程中,技术文件编制落后,造成现场设备无标牌、岗位无图纸、无规程的“三无”现象。有的变更周期跨度长,现场情况复杂,例如-22米低下排水泵A/B的改造项目,造成备用设备/系统长期丧失功能。

2日常计划工作的优化

2.1做好缺陷管理减少运行风险

缺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正在运行系统、设备存在的问题以便按轻、重、缓、急消除缺陷,提高系统系统和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其安全运行。

设备缺陷分级应该按设备的“关键”、“重要”、“一般”程度,及缺陷的发展趋势,确定缺陷的等级。在分级上“设备降级”是决定分级的权重系数,缺陷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设备的恶化状况,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其中可能降级的设备,分析设备缺陷对系统的影响,正确定位及准确分级,优化各种资源配置,进行有序工作。对于一些设备的跑、冒、滴、漏,可以通过缺陷跟踪,优化缺陷的检修窗口,结合系统/设备的定期切换、定期预维项目等工作进行优化调整,避免重复隔离,减少运行风险。

2.2优化预防性项目及试验降低风险

预维项目的检修窗口应结合设备的定期试验、定期切换操作和相关缺陷进行优化调整。设备的预维不得影响试验的进(下转第313页)(上接第242页)行,必须以试验优先;设备的预维还要和定期切换操作相适应。通过对设备缺陷的分析,调整预维项目的频度,减少缺陷的产生。如调整了MSR分离器水箱液位计排污工作的频度,有效的防止了液位计堵塞的发生。

优化试验窗口,有效降低风险。如一回路海水A/B通道引压管疏通工作与一回路海水A/B通道试验协调安排,保证引压管疏通工作时本通道海水泵在停运状态,防止疏通管道时系统高压带来的风险。

2.3加强变更管理控制现场风险

变更实施过程中带来现场“三无”现象的运行风险,可以通过管理程序、制度有效约束,降低风险的产生。即将上线的EAM系统变更项目管理,要求变更实施工单下达前,包括规程、图纸、设备编码清单等所有的技术文件都必须全部生效,彻底改变了变更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3总结

风险伴随着核电厂运行的整个寿期,为保证电厂功率运行期间的日常计划项目风险可控,我们必须对电厂安全、可靠运行构成维修的计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选择一个风险控制的合理平衡点,将计划项目对电厂的安全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PL-Q1-102 日常计划管理(秦一厂)[Z].

[2]PL-Q0-104 日常计划风险控制(秦一厂、方家山)[Z].

[3]PL-QS-103 长周期日常计划管理[Z].

[责任编辑:邓丽丽]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