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阳光心灵,抑郁焦虑不再

杨甫德

对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恐怕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了。但是大家是否对焦虑抑郁症引起重视呢?

别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抑郁焦虑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人人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俘虏”。现代社会,抑郁焦虑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障碍了。不过,只要您重视了,能做到及早识别、正确对待、及时治疗,我们的心灵依然会阳光灿烂,抑郁不再。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抑郁焦虑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每个行业都存在心理亚健康者。但大多数人对抑郁焦虑认知不足,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焦虑障碍,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认为是种耻辱,多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的态度,导致了我国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不足10%。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抑郁焦虑给很多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其实,抑郁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中无法自拔,而又讳疾忌医。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许多人一生巾多少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战胜抑郁焦虑其实是一场与自己的“心理”的对决。

目前,抑郁焦虑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使用抗抑郁药物。但很多患者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其实,抑郁焦虑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在药物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使用抗抑郁剂,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便停药的药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临床经验也表明,通过规范治疗80%的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抑郁症及焦虑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容易复发。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没有按要求进行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伴随睡眠困扰、疲乏等残留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转为长期难治愈的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即在首次抑郁症发作治愈后,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选择去除抑郁症状更彻底的药品。

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后1—2周左右才开始起作用,而并非患者认为的“立竿见影”。患者应服用足够疗程的抗抑郁药,急性期一般治疗时间为6- 12周,然后进入巩固期4-6个月,继续维持治疗4-9个月再逐渐停药,以防再次发作。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或者觉得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如果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就更容易复发,对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就更困难。

患者就诊时,如何提高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对疾病的治疗很关键。首先,患者或家属在叙述病情时要注意把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说,一次不要说太多内容,理清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掌握好逻辑顺序。比如一个抑郁症患者,要先说情绪,然后说症状,再说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说曾经接受过哪些治疗。如果治疗过,哪种药物对自己有效,哪种药物是相对无效的。 其次,曾经就诊过的患者要带齐所有资料,无论是病历本还是做过的相关检查。最后,建议患者或家属对服药情况,按时间顺序作一个记录。内容包括:什么时间段用过什么药,多大剂量,服用疗效,是否有不良反应。患者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做出心理和药物治疗的方案。

要想抵制抑郁焦虑的发生,就要找到它的根结所在。抑郁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是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如果这两个因素有一个得到调整,压力就会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平衡内心的方法。 如“内心和谐三合一”的法则就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衡,即——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一致,内心自然就和谐了。

总之,当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时,就可以防止失衡现象的出现。就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支撑才不会倒下,而当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遇到什么样的风都会屹立不倒,这就是内心平衡强大的体现。

(编辑/王小莉)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