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特别提醒:家有幼儿,备战手足口病

江阴市云亭医院龚正霞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每年的5~9月夏秋季节高发。到目前为止,尚无手足口病的保护性疫苗和特效治疗手段,孩子一次患病,无法获得终生免疫,可因感染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而再次发病。因此,特别提醒有幼儿的家庭:天气渐渐暖和,该把备战手足口病提上日程了。

备战手足口病,防御在先

虽然手足口病来势凶猛,但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工作。不仅仅是宝宝要预防,成人也要注意预防。因为成人虽不会患病,但接触病毒后会成为带毒者,会将外环境接触的病毒带回家中,尤其是在医院、托幼机构、接触人较多的公共场所工作的人员。

1.勤洗手: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办法是儿童和家人都能正确洗手,阻断肠道病毒经口侵人身体。洗手时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最好用流动水冲洗。手心、手指缝、手指尖和大拇指是要重点清洗的部位。

2.勤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消毒效果不好,而用碘酒或者氧化剂都可以杀灭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可通过紫外线照射、高温蒸煮来杀灭病毒。建议婴幼儿的奶瓶、水杯、碗、勺等食用具要专用,每次使用奶瓶、水杯、碗、勺等前最好消毒;孩子的玩具、床单、凉席等用品最好经常清洗,并置于阳光下晾晒。

3.多通风:这样即使有病毒也能扩散,因空气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开放的环境里,即使距离近一些也可能问题不大。相反,在密闭的环境里面,哪怕只有一两米的距离,传染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4.护肠道:幼儿肠胃发育还不够完善,不要给他们吃生食,也不要吃他人吃过的食物,更不要给孩子喂食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肠胃“疲劳”。

一旦患病,护理当先

虽然做好了各项预防措施,但宝宝有可能因抵抗力低或者被传染而患上手足口病,这时,居家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2.饮食细心调: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时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3.皮疹呵护好: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虽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经过家庭护理及适当的治疗均可完全康复,但仍有小部分患儿发展成重症手足口病,甚至死亡。手足口病严重的并发症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其中脑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在全球,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的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已经得到控制,目前肠道病毒71型感染已经取而代之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导致脑炎类疾病的病原。

因此,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后,尤其是2岁以内患儿,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一般认为,发病年龄6月龄~2岁、发热持续3天左右、易惊或抖动、呕吐、嗜睡或倦怠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高危因素。此外,高热不退持续在39℃以上,或早期仅出现皮疹的轻症患儿,1~2天后出现高热者也要高度警惕,应及时去医院,做到早治疗、早干预,阻断患儿进入危重症期,降低病死率。

(编辑/李靖)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