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家有少年患抑郁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柯晓燕

小田是一名高三学生,学业成绩一直很优秀,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可是进入高三后,爸爸妈妈却发现孩子渐渐变得郁郁寡欢,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愿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还常发脾气。更让爸爸妈妈担心的是,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不愿上学,回家也很少做作业,期中考试的成绩更让人吓了一跳,竟然3门未及格。经朋友指点,带孩子去看了心理门诊,被诊断为抑郁症。该如何治疗?孩子还能好吗?爸爸妈妈陷入焦虑中……

青少年抑郁症危害大

抑郁症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2周)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观念、快感缺失、兴趣减退,以及思维迟缓、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等。

抑郁症除了导致患者付出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都说现在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在家有父母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压力也非常大,繁重的课业负担、激烈的名次竞争,使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尽考验。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且逐渐低龄化。据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10%。

总体来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与成年人类似,但青春期常见的行为、情绪和躯体症状,常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不如成年抑郁症那么典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较少像成年人那样诉说抑郁的感觉;成年人抑郁症常见的表现,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自责感和自卑感在青少年抑郁症中却不常见,但是发脾气、激惹、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却十分常见。

长期以来,人们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轻的认为是无病呻吟、过于敏感,过些时日就会自然好转;严重的则误以为是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疾病。这些都使得青少年抑郁症常被延误诊断进而耽误了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危害是很大的。它不但会干扰青少年的社交与学习生活,影响人格、心理发展与将来的工作、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导致家庭关系紊乱、物质滥用、自杀等严重后果;此外,大约有20%—30%的青少年抑郁症会在5年之内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进而增加其成人期罹患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发现有抑郁情绪、行为活动减少、兴趣下降等情况一定要及时看医生,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目前,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主要有两大方法,即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大多数为成人用的抗抑郁药。然而,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殊阶段,其神经递质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递质系统。因此,儿童青少年对抗抑郁药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某些用于成人的抗抑郁药并不适用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目前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有: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米氮平等;不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有:帕罗西汀、文拉法辛、丁胺苯丙酮以及传统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和去甲丙咪嗪等。

抗抑郁药的使用要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治疗剂量。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大部分药物可在一周内增至治疗剂量,治疗4~6周后,评估治疗反应以决定是否做进一步的剂量调整。由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容易反复发作,建议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再继续6~12个月的巩固治疗,以防止复发。巩固治疗结束后,再考虑停药还是继续维持治疗。

一般建议单次发作、两次轻度或间隔5年以上的发作者可不考虑维持治疗,抗抑郁药应该逐渐减量并在6周内停用;连续两或三次严重发作的,需接受至少1~3年的维持治疗;第二次发作并伴有精神症状、严重的功能损害、严重自杀倾向和治疗抵抗的患者,以及三次以上发作患者应考虑长期维持治疗。治疗药物均应选择既往用过并取得疗效的药物。

对接受药物治疗的儿童青少年还应严密监测,治疗第1个月每周随访一次,4~8周每两周随访一次,12周以后根据需要进行随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治疗开始的前两周,要密切注意激越、攻击行为的出现,以及抑郁症症状的恶化、冲动转为躁狂或引起自杀等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 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强调,患者可以通过主动改变自己的认知而改变对负性事件的情绪反应。若患者接受了这一观点,并且通过每日对自己认知、情绪及行为的监测,强化对此信念的认知,患者就更可能将症状的改善归因于自己治疗过程中的主观努力。心理治疗一般分为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曾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比较了抗抑郁药物、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都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并且效果相当,而且还证实了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能够明显地缓解急性期的抑郁症状。

总之,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各有利弊。比如,药物治疗有简便、易掌握,病人依从性高等优点;缺点是会发生药物的副作用和戒断综合征。心理治疗有副作用小,从心理根源上解决问题的优点;缺点是掌握难,个别心理治疗设置严格,而且耗时较长,花费较大。目前,最常用的是药物、心理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如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再继续6~12个月的巩固治疗,期间可考虑联合心理治疗,以巩固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解决抑郁心理后遗症。

家长陪伴渡难关

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也是每一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在孩子遇到抑郁症折磨的时候,家长是孩子义不容辞的支持者和照料者。

l.面对现实,有勇气、有信心。父母亲应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爱心和理解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尽早康复,正常地回归社会。

2.注重安全,防患于未然。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在疾病期,常可出现自伤、自杀及危害他人安全的特殊行为。病人也会否认患病、拒绝治疗,出现激惹及反抗行为而发生危险。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

3.精心照料孩子的生活。孩子服药期间要禁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大的食品,提倡多饮水,饮食均衡;在工作学习方面,训练孩子的自律性和规律性,尽量督促孩子生活自理。

4.认真留意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留意孩子的神态、精神、神志:留意一般情况,如饮食、二便、体力、精力、睡眠、舒适度、与人沟通交流情况、工作能力等;观察孩子是否有幻听、无故自笑自哭、动作怪异、行为不让人理解等症状。上述观察可用好、中、差来评估。

(编辑/李靖)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