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璐 陈冬冬
摘要:利率市场化作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本文首先对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简要回顾,进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考验,最后就银行业如何应对改革中的风险提出了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对策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回顾
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央行决定基准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交易利率。就是政府放松管制,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决策权交给银行决定。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金融产品定价依照顺序被逐步放开的过程,它的核心是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1978 年我国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近十八年后才有了突破,即1996 年6 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才被放开;此后1998 到1999 年两年内央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到1999 年10 月,国内开始试水大额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2004 年央行开始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同时不设下浮底线;2012 年,央行经过两次调整,最终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都做出了修改,这说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深化;2013 年7 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 倍的下限被取消,央行开始赋予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的权利,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成功与否的关键时期。2014 年3 月两会时期,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作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央行很可能在近一两年就会全面放开存款利率。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利率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开始逐渐放开利率管制,同时由于利率的波动性及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严峻考验。通常我们将利率风险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第一,重新定价风险。具体来说它就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在总量和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从而造成缺口,这个缺口随着利率波动影响银行收益。当这个缺口为正(即敏感性资产>敏感项负债),此时银行利息会随着利率上升而增加,随着利率下降而减少;第二,基准风险。它是指在资产负债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由于基准利率不同或利率水平变动幅度不同从而造成的风险。例如若有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此时利差是3%,但若半年后市场利率下降了10%,存款利率变为2.7%,贷款利率下浮至5.4%,净利差为2.7%,银行收益减少;第三,隐含期权风险。在许多合同中往往会有隐性期权,储户或是借款人支付一定期权费就享有提前支取或还贷的权利,而这部分费用不足以弥补银行的损失,就会造成隐性期权风险;第四,收益曲线风险。正常情况下收益曲线斜率是大于零的,通俗来讲就是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但是由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收益曲线斜率也会出现为零甚至为负,这种异常现象会增加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的风险。
(二)同业竞争风险
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企业在议价方面会更有话语权,这无疑使本身已经很激烈的银行业竞争环境雪上加霜。利率市场化后,部分银行可能会打起“利率战”,在合理范围内给出最优惠的利率(最高的存款利率和尽可能低的贷款利率),用以抢占客户资源,进而造成银行同业的恶性竞争。2013 年2月,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将存款利率调至上限,开始与中小股份制银行为抢夺储蓄存款展开竞争。这场战争很可能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还会加大银行的运营风险,但这却不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衷。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自主定价,价格竞争会成为银行间最主要的竞争方式,所以拥有科学合理的定价能力才是其制胜的关键。将来也必然会有更多的银行积极参与到金融创新和风险定价中去,设计研发更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而不是传统的让利或营销。
(三)信用和金融腐败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了获取高利润,很可能将大量资金贷给一些高风险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只管借钱,可能根本无法还贷,由此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便催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使其面临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拥有了定价权利,因为有政策性的漏洞,金融机构就很可能出现考虑到关系和人情的利率,而不是根据风险控制原则对贷款利率做出合理定价,这又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腐败风险。
三、我国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必须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监管部门。同时还可以借鉴西方,构建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该流程大致包括利率风险预测与识别、计量、评估与监控。此外,国内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解不应该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研究阶段,其可以借鉴国际上通用的风险计量体系标准,并开始逐步探索和建立量化风险管理模型,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标准。
(二)促进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场零和博弈,所以其首先应该通过金融创新,大力开发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打包出售,对冲风险,实现多元化发展。其次,要加快拓展中间业务,开发新品种,减少对传统“吃利差”业务的依赖,扩大业务范围,不断优化银行盈利模式,促进差异化发展。最后,商业银行中谁若是能抓住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例如国内的中信股份、平安集团等),谁就能在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银行退出机制
从国际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会诱发银行体系本身出现问题,例如挤兑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推出利率市场化下的相关保障条例,逐步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会使一部分经营不稳定的银行退出,这又呼唤着建立和完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推行的仍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即公众存款由央行和各级政府全额担保),这种制度不利于银行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也不利于完善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我们希望在近一两年内央行、银监会、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公司四者之间可以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戴国强.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尤展. 利率市场化过程商业银行风险研究与对策[J]. 中国商界, 2009, (9).
[3]冯尔娅.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关沁晖.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风险控制的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2).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