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地下水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王帅① WANG Shuai;陈颖辉① CHEN Ying-hui;刘文连② LIU Wen-lian

(①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 650500;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051)

摘要: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涌现出很多关于地下工程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布局以及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地下水渗流-应力耦合的效应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地下水;地下空间利用;岩土体;效应

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77-02

作者简介:王帅(1984-),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工程难度越来越大,伴随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研究表明,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存在地下水渗流场和地应力场耦合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岩土的变形引起岩土渗透性能的改变,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发生改变;流体孔隙压力的改变使得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同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大量的地下工程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地下岩土体开挖中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地下工程地下水及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吸附水或称约束水;另一种为重力水。而重力水与岩土体的作用是工程实践中考虑的重中之重。

1.1 对岩土体的力学作用 ①岩土体接触面上静水压力分布。在多孔介质中,渗流对某一接触面上的静水压力,服从流体的静水压力分布,即任一点上的静水压力p为:p=rwh。式中,rw为水的容重;h为计算点的水头。②骨架间渗流作用力。颗粒表面上的力一般可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垂直颗粒周界面的水压力;二是与颗粒表面相切的内摩擦角即切力。这两个力的合力fo称为渗流作用力。该力作用在每个颗粒骨架上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如果考虑体积为V的土体,则可将其中各颗粒骨架所受的力fo求和后再除以体积V,即可得到单位土体中颗粒骨架所受的渗流作用力:

1.2 地下水对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对岩土体强度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①地下水通过物理的、化学的作用改变岩土体的结构,从而改变岩土体的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值;②地下水通过空隙静水压力作用,影响岩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从而降低岩土体的强度;③地下水通过空隙动水压力作用,对岩土体施加一个推力,即在岩土体中产生一个剪应力,从而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2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基本理论

2.1 渗流场主要方程

2.1.1 平衡方程 根据渗流场中微元体的平衡可推得空隙流体的静力平衡方程即:

3 实例分析

3.1 工程简介 某市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区间隧道在设计里程范围内下穿小月河及樱花西桥。小月河自西向东横穿樱花西桥,河床两侧为浆砌片石挡墙,河床底部为素混凝土基础;隧道走向与小月河的一致,地层从上之下一次为:填土、粉质粘土、粘土夹粉细砂等。由于小月河对地层水的补给作用,此段地层含水饱和,水位埋深为3.2~4.8m。

3.2 桥基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3.2.1 计算模型 为了计算建模方便,计算模型中未考虑降水井模型,而是采用等效的方法来模拟降水效果。

3.2.2 分析结果 ①水位下降10m时,可降至隧道底部,达到设计要求,此时地表最大沉降为21.37mm,桥基最大沉降为19.56mm,地层和桥基的变形基本一致,桥基之间的差异沉降不到2mm,相对控制标准而言,累计沉降?燮40mm,差异沉降?燮10mm,降水期间桥基没有安全隐患。②计算分析表明,在该地层中,每降水位1m,引起的地表和桥基的沉降值约为2mm,实际降水深度变化时,可以根据此进行重新估算,降水所引起的差异沉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③通过与实际的监控测量数据比较,分析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所取得的分析成果为施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

4 结论

通过实例的验证,我们可以知道,地下水的渗透对隧道施工的重要性。对于地下工程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特别是地下工程的时空效应,地下工程群洞效应的研究,地下工程的耐久性等。只有这样不断的研究才能形成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波.城市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2008:118-120,131-133.

[2]黄家祥,张晓春.城市地铁工程的地下水问题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7,11(1).

[3]纪佑军,等.考虑流-固耦合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1,32(4).

[4]鲁志鹏.考虑地墙渗漏影响的地铁基坑安全性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2).

[5]王国权,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7(1).

[6]杨宇文,等,非饱和土的流固耦合理论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7]梁冰,等.低渗透地下环境中水-岩作用的渗流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5).

[8]介玉新,等.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

[9]庄乾城,等.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4).

[10]毛邦燕,等.地铁建设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研究[J].人民长江,2009,40(16).

[11]文全斌.地铁施工中关于地下水治理问题的分析[J].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2009(4).

[12]王建宇.对我国隧道工程中2个问题的思考[J].铁道建筑技术,2001(4).

[13]张向霞.考虑渗流应力耦合的地基变形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12).

[14]朱洪来,等.流固耦合问题的描述方法及分类简化准则[J].工程力学,2007,24(10).

[15]刘云贺,等.流体-固体瞬态动力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J].水利学报,2002(2).

[16]刘庭金,等.水位下降对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8.

[17]张琳.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计算[J].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G.1 HALF OF MAY,2009(196).

[18]石振明,等.岩土工程中的耦合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

[19]王同华,等.隧道工程中渗流引起的渗漏问题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3).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