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从“心”出发——做主题性报道的几点感悟

郭芹

【摘要】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如何增强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真实性和新闻性,一直是电视新闻人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从用“心”认识主题性报道的重要性、加强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发现报道细节、提炼主题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增强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主题性报道 策划 发现 用心

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做这类报道毕竟不如做事件类报道那么轻松,如何增强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真实性和新闻性,一直是电视新闻人讨论的热点话题。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栏目,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喉舌和舆论阵地,其节目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主题性报道。笔者在《安徽新闻联播》担任记者多年,经常要承担的一项重要报道任务就是做主题性报道。一直以来,如何做好此类节目也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工作的积累和多次的思考,在这里谈谈自己做主题性报道的几点感悟。

用“心”认识主题性报道的重要性

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虽然这类报道不如资讯类新闻“好看”,不如突发事件新闻“抢眼”,但是作为做此类报道的记者,要有充分的心理认知,要有举重若轻的本领,将重大主题转化为可视性强,说服力强,新闻性强的节目。主题性报道,不是简单的应景之作,需要精心的采访、编辑、制作才能做出精品。

用“心”做好主题性报道的新闻策划

主题性报道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报道的高度和深度,因此主题性报道做好前期的新闻策划非常重要,从选取报道切入点,到确定报道方式,都需要周密的策划。就拿曾经做过的《安徽宣城:创新方法清理办公用房》这组报道来说,刚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上网查阅了中央和省里有关清理办公用房的文件,查阅了此前其他媒体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查阅了其他地方对清理办公用房的做法。在临行前,我基本摸清了此次进行宣城清理办公用房这一主题报道的背景资料,掌握了政策的标尺,形成了采访框架。到宣城后,虽然只有一天半的采访时间,但是由于前期策划到位,对采访什么样的人,选取什么样的点来反映主题,以什么样的报道形式来展现,都是有的放矢,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利的完成了报道。另外,拿《少年中国梦》系列《蒋张子怡:折翼天使奇舞飞扬》这篇稿件来说,在去江西上饶采访之前,我搜集了大量其他媒体采访她的作品,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被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双腿,在生命突变面前,小小的年纪,在短暂的消沉后,依然选择了笑对人生,用自己最喜欢的舞蹈,表达着对命运的抗争,我留着眼泪一遍一遍看着她跳舞的视频,带着“如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个十来岁无腿女孩的坚强和阳光”这样的思考,从报道的切入方式,情感逻辑如何推进,镜头画面如何拍摄一点一点理清报道思路。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新闻策划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闭门造车、主观想象,而是将政府的大政方针、宣传精神与从现场采访的具体事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策划思路是筋骨,具体事实是血肉,两者通过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才会使主题性报道有生命力,经得起推敲。

用“心”走进、用情感受主题性报道的报道主体

在主题性报道中,有很多报道的主体是人,在做此类报道的时候,作为节目编导或者采访典型人物的记者,首先要找到与典型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带着感情去看、去听、去想,与报道的主体建立起情感沟通,才能使典型人物报道更有情感。简言之,就是首先打动编导或记者自己,这样的作品才能去感染和打动别人。就像我们做蒋张子怡的报道的时候,刚见到这个小姑娘的时候,看着她一脸灿烂的笑容和只有不到二十厘米的残肢的时候,我虽然也笑着,但是心里很想哭。可是我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她是非常敏感的,我们要真实的展现她,首先就要尊重她,而尊重她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当做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看待。所以对于这篇稿件,我采取了纪录的方式,和她一起做游戏,陪着她一起上课,一起练钢琴,和她一起跑步......在点滴的细节中,感受她的坚强、脆弱,最终做完采访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对天长市因义救学生而英勇牺牲的朱长海老师的采访也是如此,在采访过程中,常常是采访对象泣不成声,作为采访者的我,也是默默流泪,他们讲述的一件件事例,打动了我。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更有责任,去把这份感动更好的传递给更多的人。所以,在写稿子的时候,我在记录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的表达,在编辑的过程中,运用了音乐、特效、多种编辑手法,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为的就是更生动的传递情感,让更多的人与报道主体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用“心”发现主题性报道的细节

主题性报道的新闻现场,常常包含丰富的信息,作为采访者,要学会从中挖掘和发现典型细节。对于经验性的主题性报道,要发现其独特的做法,寻找最能展现工作成效的典型人物,通过他人之口来挖掘此项工作的现实意义;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则是需要挖掘最能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捕捉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朱长海老师从教14 年来,一直对学生有爱心,对教研有热情,对学校工作有热心,对家人有愧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了学生生的希望,可谓是以生命的代价来舍己为人。但是通过哪些事件来体现呢?因为朱老师已经牺牲了,我采用了大量身边人同期讲述和现场还原的方式,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同事、老校长讲述的一个个他爱生如子的不同事例,来体现他对学生的关爱,通过心灵之约信箱,爱环助学行动的继续,体现他在教研、教学上的创新思维,通过空空的教室,空空的办公桌,空空的卧室,照片,生前工作画面等典型镜头的有效组接,来充分展现朱老师的风采。

用“心”选取主题性报道的视角

对于采访者来说,做主题性报道,要有平民视角,切忌形成“措施一二三、成绩一二三”的固定模式。特别是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过去很多典型人物报道常常把主体人物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很难用“凡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使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弱化。我觉得,我们在进行典型人物报道的时候,要以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视角,通过多种真实侧面来立体展现典型人物,让典型人物更有血有肉,也更具可看性和真实性。2008 年,新华社高级编辑张严平在四川做汶川地震的特别报道,刚到灾区的时候,她以英雄为主线,采访了大量她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写成了一万多字的初稿,但是在审稿的时候,没有通过,这让她备受打击。后来,经过一天一夜的深思熟虑,她把报道的主题聚焦在普通百姓的身上,选择了“生命”这个主题,并以此为主线,串起了在大地震面前坚强活着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他们在大灾难面前,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生活的剪影,写成了特别报道《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让读者、观者,在看她笔下的一个个看似渺小却鲜活的故事里,为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希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做主题性报道的时候,我们就要象张严平这样,学会在用心找出鲜明主题的前提下,运用采访了解到的各种细节,来讲好故事,反映一个个可爱、可亲、可信、可敬的生命的经典。

做好主题性报道,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需要深入地挖掘细节,需要凝练地提升主题,当然更需要的是采访者从“心”出发。只有编辑、记者真正用“心”去感受报道主体的魅力,将自己投入进新闻报道当中,走进报道主题的“内心”,才能更生动、深刻、全面的展现报道主体的精神内核,让主题性报道可视性更强、说服力更强、新闻性更强,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这才是我们做主题性报道的最大价值之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赵先权,《主题性报道与新闻策划》,http://www.doc88.com/p-3025596732757.html

②云淑莹,《做好主题性报道的四个要素》[J]《. 新闻论坛》,2015(2)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