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通过猪粪便与排便的异常诊断疾病

李再富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八管理区畜牧兽医站 155808)

通过观察猪粪便或排便异常初步诊断猪可能的疾患,包括便秘、消化不良性稀便、水样稀便、红痢、黄痢、白痢、灰痢及排便次数异常等。

1 粪便异常

粪便异常包括粪便的颜色、形态、气味的异常。消化系统功能正常的猪所排泄的粪便为长条形,落地成塔状,走动时其粪便落地成条状。猪粪便的颜色受饲料成分的影响:从浅黄到深黑色不同。一般情况下,饲喂能量过高饲料的猪粪便呈浅黄色,并有酸臭气味;若其粗纤维含量过高,可在粪便中见到消化不完全的植物纤维,结构松散,甚至可以见到稻糠、碎秸秆、花生壳。饲喂蛋白质营养过高饲料的猪粪便呈黑褐色,黏性大,带有腥臭气味。近年来,由于土霉素渣、青霉素渣和高铜、高铁饲料的应用,可见颜色深黑但黏性不高、腥臭气味粪便。

1.1便秘

患猪食欲减少,喜饮水,肚胀,时有起卧不安的症状。用手触摸,在大肠部能摸到成串的干粪。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流感、发病初期的猪瘟等。粪便中水分严重不足,成为坚实的条状或颗粒状,有时可见颗粒状粪便表面有灰白色或红色黏性分泌物。无黏性分泌物的便秘多为流感所致,部分见于普通的伤风感冒,少数为局部外伤性发热病例;带有灰白色黏液时肠道机能已经紊乱,多为猪瘟参与的混合感染早、中期病例;带红色分泌物时多为猪瘟参与的盲结肠出血、溃疡的晚期病例。

1.2 消化不良性稀便

又称过料性稀便,或称腹泻。哺乳仔绪感染伪狂犬病毒时,常排消化不良的带有白色奶瓣的稀便,腥臭气味明显;2周龄以上仔猪出现红褐色消化不良性稀便,应考虑球虫病。刚上保育床或转舍的保育猪排消化不良性稀便时,可见粪便不成形,稀便中混有未完全消化的玉米瓣、豆瓣,多数同更换饲料过快有关,也见于饲料中添加超量兽药,净化水体时消毒液用量过大、净化处理后静置时间不够等,或见于伪狂犬感染,或见于饲料的霉菌污染,少数见于饮水污染。转舍1周以上保育猪出现消化不良性稀便,则多数同伪狂犬感染或饲料霉变有关。育肥猪出现消化不良性稀便时,多数同伪狂犬感染或饲料霉变有关,也见于饲料中沙粒、铁屑等异物过多,冬春季节也可见于寒冷刺激。育肥猪、种猪群出现灰色消化不良性稀便,多同饲料中铜超标有关;出现黑色消化不良性稀便,多同饲料中过量添加土霉素渣,或铁元素超标有关;出现绿色消化不良性稀便先排除青绿饲料原因,再考虑肝功能异常。

1.3水样稀便

水样稀便也称水样腹泻。显症即为水样腹泻的,多数同病毒性疾病有关;初期消化不良性稀便后期转为水样稀便的多数同超量用药致肝脏功能异常有关;初期黏性稀便后期转为水样稀便的,常为体质衰竭的表现,多数预后不良。呈喷射状水样稀便时表明体质尚可,用药时治愈率高于60%;而失禁性水样稀便病例多数为中后期衰竭病例,治疗时应仔细观察,用药2小时后不见明显好转的应停止用药。

1.4 红痢

多见于2日龄内仔猪,病原为魏氏梭菌。1周龄的仔猪,红色下痢,病程短,坏死性肠炎等可初步诊断。处置不及时的,病死率极高,可达100%。

1.5 黄痢和白痢

黄痢和白痢的病原均为大肠杆菌。黄痢多发于2~5日龄仔猪,白痢见于5~20日龄仔猪。前者病猪排浅黄色黏性稀便,后者病猪排白色、灰白色,或黄色带有泡沫,并散发恶臭气味黏性稀便。处置不及时的病死率也很高,处置及时的病死率低于20%。

1.6 灰痢

灰痢多发于20 --180日龄猪群,病原为沙门菌,常见的多为仔猪副伤寒病菌感染。病猪排灰色或灰褐色黏性稀便。

2 排便次数异常

一般情况下,猪在采食后0.5~1.O小时排便。突然的排便次数增多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病例。如异物性胃肠炎、药物性胃肠炎、应激性胃肠炎等。少数个体偶尔的排便次数增加,多为断牙、转群、阉割去势、免疫接种等管理行为的惊吓所致。冬春寒冷季节和秋末、冬初,集中于门窗口圈舍内的猪排便次数增多,常同受凉、冷风、饮用凉水等刺激因素有关。不同种类、不同位置圈舍内的多数猪同时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考虑饲料因素。如麸皮添加量超过15%的高磷但钙供应不足饲料,饲料中铁、铜、锌等微量元素超标,添加药物过量或药品种类不当,饲料中添加了皮张下脚料、羽毛粉、菜籽饼、未经加热处理的豆饼等品质不良的蛋白质原料,霉菌污染,黑心商人恶意添加沙粒、铁屑等。次数减少,或在1天内不见排便的,多同急性发热性疾病有关。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