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1,李晓春1,白海锋1,2,刘钢1,殷旭旺1*
(1.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2.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
摘要:分别采用鲜孔石莼(Ulvapertusa)、鲜角叉菜(Chondrusocellatus)、鲜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磨碎液及其混合液与25%海泥制成四种不同配合饵料,对2.25g±0.02g的幼刺参生长和成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60d后,投喂鲜孔石莼的幼刺体重增长达到(4.86±0.54)g,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大值,为1?36%±0.13%/d,相比对照组(3.42g±0.62g,0.82%±0.34%/d)增长显著(P<0.05),鲜角叉菜次之,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g±0.31g和1.22%±0.22%/d,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和混合藻液其存活率分别为62.2%±0.2%、58.7%±0.3%、55.3%±0.9%、56?3%±0.7%,与对照组(50.6%±1.3%)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投喂鲜孔石莼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的生长和成活效果最好。因此,在刺参海上网箱养殖阶段添加鲜孔石莼是经济可行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刺参;海藻饵料;特定生长率;存活率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2011BAD13B03);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JQ2011079);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12J21DW013)
通讯作者:殷旭旺(1980-),男,副教授。E-mail:yinxuwang@dlou.edu.cn。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03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又叫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tid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1],是我国北方重要海产经济动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江苏等沿海海域,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附着在礁石、泥沙及海藻丛生的地带。刺参属于典型舔食性动物,主要以底质表面附着的单细胞藻类、海藻碎片、有机碎屑、微生物和腐殖质等为食[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刺参育苗技术的突破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我国北方沿海刺参人工养殖迅速崛起,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海洋产业[4]。但刺参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和生产却相对比较滞后,而且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配方混杂、营养不平衡,使用效果不稳定,水质污染严重等[5]。因此,近几年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发展,海洋天然饵料已被广泛应用于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增养殖上[6]。虽然,目前天然海藻饵料对刺参苗种繁育及生长效果虽有一些研究[7-12],但对海上网箱幼刺参(2.25g±0?02g)的生长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2013年7-9月笔者在长海县海区进行了投喂不同海藻饵料对幼刺参生长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完善海上网箱刺参培育技术提供基础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刺参来源与暂养
实验所需幼刺参购自大连市庄河宝发海珍品养殖公司,实验刺参采回后暂养于大连市长海县广鹿岛多落母海湾(39°20´N,122°39´E)养殖网箱(见图1),暂养时间10d,海水温度17~18℃,盐度28‰~31‰。暂养前两天不投喂,此后每天投喂适量的混合饲料,暂养结束后,选取身体健康的个体进行实验。
1.2饵料制备
实验所用裙带菜购于水产品批发市场,孔石莼和角叉菜采收于大连市黑石礁海区附近的潮间带。收集回来的新鲜海藻放置于淡水中反复清洗,以清除砂石粒、小型软体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大型原生动物等。清洗干净后,将海藻置于自来水中煮沸1.5min,以清除细菌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预处理后,各取一定量不同海藻进行阴干,阴干后的藻体分别放入粉碎机(MX-J210GP)并加入少量消毒海水进行粉碎研磨,研磨后的碎液分次通过孔径为30μm的尼龙网袋过滤,将滤液于4℃下黑暗保存。投喂前饵料滤液进行抽滤,分成3组进行抽滤,取平均值为饵料浓度。晒干的海藻分别分次放入摇摆式粉碎机内(XY-280B)粉碎1min,获得的海藻碎屑经过孔径30μm的尼龙网筛筛滤,筛滤后的海藻干粉,放入冰箱中冷冻保存。上述两种加工方法获得的饵料7d内使用完毕。
1.3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测定养殖区域水质变化以及幼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本实验周期为60d,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至9月20日结束。实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投喂4种不同海藻饵料(见表1)和一个对照处理(不投饵料)。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幼参50头,平均体重约为2?25g±0.02g。实验网箱规格为50cm×50cm×70cm,网箱中放置聚乙烯网吊,每天投喂两次(9:00,17:00),饵料投喂采用过量投喂,一般为刺参总重量的4%~5%。实验期间每15d彻底更换一次新网箱。定期观察并记录刺参的生长状态及水质变化情况。实验结束时测量刺参的重量和存活数量。
1.4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刺参体重的测量方法是把刺参轻轻放在干滤纸上于30s后快速用1×10-4电子天平称重。为了减少操作误差,体重的测量均由同一人固定完成。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按照下面公式计算:
SGR(%/d)=100×(lnW末一lnW初)/T;
SR(%)=100×(N末/N初)
其中,W初、W末分别为实验初始和结束时幼刺参的体重;N初、N末分别为实验初始和结束时幼刺参的个数;T为实验时间。
不同海藻饵料对幼刺参的生长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检验差异性,当差异显著时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标志。统计分析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
2结果
2.1实验期间水质变化
实验期间养殖区基本水质指标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水温变化范围为17.8~19.2℃,pH波动范围为8.2~8.6,盐度变化范围为30‰±2‰,溶氧波动范围为5.4~6.6mg/L,氨氮变化范围为0.005~0.016mg/L。海水透明度变化范围为3.4~6.5m,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为0.0014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0.0039mg/L。
2.2幼刺参的体重增长
不同饵料处理组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见表2。实验初始各处理组的刺参湿重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测得鲜孔石莼处理组F1刺参的湿重值最大,达4.86g±0.54g,其次为F2组和MF组,分别为4.37g±0.31g和4.36g±0.39g,对照组刺参湿重值最小,为3.42g±0.62g。鲜孔石莼处理组与处理组F3和对照组之间刺参湿重差异显著(P<0.05),与其余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投喂饵料与不投喂饵料刺参的体重增长差异显著(P<0.05)。
2.3幼刺参的特定生长率
通过图2可以看出,经过60d不同饵料投喂,鲜孔石莼处理组F1的刺参SGR值最高(1?36%±0.13%/d),显著高于裙带菜处理组F3(1.07%±0.19%/d)和对照组(0.82%±0?34%/d)(P<0.05),其余2个处理组之间SGR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SGR差异均显著(P<0?05)。总体来看,投喂饵料与不投喂饵料刺参的特定生长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4幼刺参存活率
投喂不同处理组饵料对幼刺参的存活率的影响见图3,处理组F1和F2存活率较大,分别为62.2%±3.2%和58.7%±4.3%,其刺参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刺参存活率(50.6%±12.3%)。其余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投喂饵料与不投喂饵料刺参的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幼刺参养殖阶段,投喂鲜孔石莼碎屑的刺参其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最高,投喂角叉菜的刺参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次之,不投喂任何饵料的刺参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最差。这说明在海上进行网箱养殖刺参不投饵是不科学的。调查显示,在幼刺参培育期间,海区水质偏瘦,海里生物饵料的生物量较小,根本不能满足刺参生长需求,而且投喂孔石莼的刺参生长效果呈现最好。研究表明[12],刺参在分别摄食不同海藻饵料时,投喂石莼饵料的刺参成活率和生长率都高于其它饵料处理组。有学者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对刺参稚参培育效果后表明,孔石莼能有效促进稚参体长的增长,并且认为在稚参期,投喂孔石莼碎屑效果最佳[7]。另外,有研究者采用不同大型海藻处理组投喂刺参研究其增长率和摄食率,研究结果表明,石莼处理组高于其它处理组[13-14]。这些结论与本实验中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
本实验中,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是饵料处理组中最高。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不同海藻饵料对促进刺参生长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研究认为[15],在刺参肠道中,活力最高的是蛋白酶。同时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刺参肠道中蛋白酶的活力在全年中一直处于最高水平,说明刺参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较强,因此对食物来源中蛋白的需求也较高[16]。本实验中鲜孔石莼碎屑富含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17%~40%)[17],这可能是鲜孔石莼饵料投喂刺参的生长效果在不同饵料处理组中表现出最好效果的主要内在原因。有研究者研究报道[18],刺参摄食蛋白含量为21.49%的饵料可获得其最大生长率。因此,在刺参养殖阶段,资源丰富的孔石莼可有效作为刺参幼参主要的投喂饵料,但是由于单一成分的饵料往往不能满足刺参的生长需求,可适当添加一些蛋白和脂肪等饵料以及微生态制剂进行混合投喂能有效提高刺参生长速度[19-20]。
海藻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已经在国外很多国家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21]。在我国,虽然我国沿海海藻资源非常丰富,但海藻资源的研究利用却刚刚起步,远未深入开发利用。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绿藻、褐藻和红藻产生的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5kgm-2yr-1、2.5kgm-2yr-1和10.5kgm-2yr-1,并且这三种藻类含有巨大的营养价值[22]。这将给刺参网箱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饵料优势。同时,由于海藻饵料磨碎液取自于海,用之于海,从自身上大大减少了对网箱养殖水体的污染,给幼刺参的发育和生长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水环境。
综上所述,在刺参幼参海上网箱培育期间,投喂海藻饵料可以提高苗种生长和成活。在几种常见且易获得的海藻饵料中,投喂鲜孔石莼磨碎液对刺参幼参养殖效果最佳。但有关刺参海上网箱养殖技术及鲜海藻作为代用饵料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进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廖玉麟.中国动物志,棘皮动物门,海参纲[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常亚青,丁君,宋坚,等.海参、海胆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3]张春云,王印庚,荣小军.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3):89-97
[4]宋修武.大力发展海参健康养殖培育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新亮点[J].齐鲁渔业,2005,22(1):1-2
[5]袁成玉.海参饲料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水产科学,2005,25(1):71-75
[6]常巧玲,孙建义.海藻饲料资源及其在水产养鱼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工业,2006,27(2):62-64
[7]殷旭旺,林华剑,闵文武,等.投喂不同饵料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幼体培育效果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29(2):126-130
[8]于丽娜,鄢娜,鲁媛媛,等.刺参北方海区网箱生态繁育技术初步探讨[J].水产养殖,2013(3):11-13
[9]王吉桥,隋晓楠,顾公明,等.不同饵料搭配及投饵量对仿刺参稚、幼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8,27(2):55-58
[10]朱建新,曲克明,李健,等.不同处理方法对浒苔饲喂稚幼参效果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5):108-112
[11]吕航,崔相东,王巧晗,等.不同饵料对刺参幼参的生长、耗氧和排氨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43(12):25-29
[12]朱建新,刘慧,冷凯良,等.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7,28(5):48-53
[13]LiuY,DongSL,TianXL,etal.Theeffectofdifferentmacroalgaeonthegrowthofseacucumber(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J].AquacultureResearch,2010,41:881-885.
[14]XiaSD,YangHS,LiY,etal.Effectsofdifferentseaweeddietsongrowth,digestibility,andammonia-nitrogenproductionoftheseacucumber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J].Aquaculture,2012,338/341:304-308
[15]FuX.Y.,XueC.H.,MiaoB.,LiZ.J.,GaoX.&YangW.G.Characterizationofproteasesfromthedigetivetractofseacucumber(Stichopusjaponicus):HighalkalineproteaseActivity[J].Aquaculture,2005,246:321-329
[16]王吉桥,唐黎,许重,等.仿刺参消化道的组织学及其4种消化酶活力的周年变化[J].水产科学,2007,26(9):481-484
[17]Yin,X.W.,min,W.W.,Lin,H.J.,etal.Populationdynamics,proteincontent,andlipidcompositionofBrachionusplicatilisfedartificialmacroalgaldetritusandNannochloropsissp.diets[J].Aquaculture,2013,380/383:62–69
[18]Sun,H.,Liang,M.,Yan,J.&Chen,B.,Nutrientrequirementsandgrowthoftheseacucumber,Apostichopusjaponicus.In:Advancesinseacucumberaquacultureandmanagement.FAO,Rome,2004,pp.327-331
[19]朱伟,麦康森,张百刚,等.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05,29(3):54-58
[20]白海锋,于丽娜,刘铁刚,等.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2(1):5-8
[21]薛艳丽.一种新型饵料添加剂---海藻粉[J].饲料添加剂,2007,12(6):13-14
[22]周志刚,毕燕会.大型海藻能源化利用的研究与思考[J].海洋经济,2011,1(4):23-28
(收稿日期: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