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创新扩散视域下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建设

【摘要】本文以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建设和运作中的信息传播通道的建构和维护。从职工书屋建设者、管理者和读者在创新扩散过程中的角色入手,探讨借助职工书屋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职工书屋 创新扩散

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城市在空间和地域上不断实现纵向和横向延展,这种在地域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延展持续刺激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为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创造宝贵的发展机遇。在乐观的市场研判基础上,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职工书屋建设是企业核心施工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一极。职工书屋就是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总部、子公司、总部派出机构和基层项目经理部设立的图书室,内容涵盖企业文化、施工专业理论知识、生活休闲、报刊杂志、网络出版物等,其职能定位在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施工技术水平、满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消费诉求,内容具有贴近性、专业性、指向性、服务性特征。

职工书屋建设和使用是知识传播、推广和普及的过程,同样也是创新扩散的过程。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对创新扩散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其至少包含四个明显的环节:即知晓、劝服、决策、证实。职工书屋建设就是从延伸企业职工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入手,为职工创造知晓自身工作和生活领域中选择性获取的创新型信息的机会和频率,从而提高职工接触新知识、把握专业发展潮流的可能性。职工书屋内容建设、知识传播通道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劝服和过程,激发职工学习热情,促使职工群体逐步形成接受、认可职工书屋的群体性气候,在学习、交流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以学促工。

二、职工书屋建设、运行与创新扩散

从企业设立职工书屋的行为属性和职工书屋的功能属性分析,企业职工书屋的建设过程就是构建以书籍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通路,创造共通的物理空间,聚合知识传播的张力,促使信息接受者(企业职工)在信息选择性接收、理解、运用等学习认知行为朝向为企业发展服务这一具体指向上来。职工书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要素包括:建设者(传播者)、馆舍(物理层面上的公共空间)、馆藏图书资源(传播载体)、管理员(信息传播渠道的维护)和接受者(图书资源的使用者)。

埃弗雷特·罗杰斯将创新扩散的受众分为5 类:创新(Innovator)、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落后者(Laggards)。职工书屋的工具属性和内容属性决定职工书屋建设的过程是围绕提升企业职工知识水平,企业职工是信息接受者,也是获取知识的受益者。建设者在通过职工书屋进行创新扩散的过程中以创新者的角色出现:第一步,构筑职工书屋物理空间、馆藏内容建设,唤起部分职工对职工书屋的关注和认同,这部分职工就是早期采用者;第二,早期采用者通过人际传播或其他的传播形式在职工群体中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职工书屋读者群,这个群体就是早期大众;第三,伴随早期大众群体的发育,职工书屋读者群体对外部资源的吸纳能力相应增强,从而逐步将更多的企业职工纳入职工书屋读者群体中,这部分“追随者”可以被视为晚期大众;第四,由于受到认知、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的限制,职工书屋的认可度较低,这是处于创新扩散末端的落后者。

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的功能定位

职工书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须同时兼顾三个目标:服务企业发展、满足职工诉求、提升职工综合技能。服务企业发展是设立职工书屋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培养高素质的职工,建立职工书屋就是提升职工综合能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消费的一项具体举措,这是建立职工书屋的出发点。通过为职工创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弘扬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学习中塑造独特鲜明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加强科技攻关,直接服务企业施工生产研发,在学习中交流沟通心得体会,培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满足企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缓解因人力资源紧张限制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促进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

馆藏图书内容与企业职工对职工书屋的认可度紧密相关,职工书屋能否发挥功能,关键在于职工是否把职工书屋作为阅读、学习的首要场所。因此,在阅读物的选择和配置上,必须以职工的阅读旨趣为重要参考,提升职工书屋对企业职工的吸引力,将环境的舒适性与知识的吸引力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企业职工能够积极走进书屋,从接触图书起步,到逐步学习、理解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对内容进行由浅显到深入、由分散到系统、由专业到综合的合理编排,职工书屋的图书内容设定还应避免陷入过度迎合职工阅读兴趣和过度专业化的泥淖。

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知识传播通道的建构与维护

1、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知识传播通道的建构

职工书屋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其职能的发挥在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传播通道,职工书屋建设者、管理者、读者以职工书屋为纽带,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沟通渠道,涵盖职工书屋建造和使用的全过程。

在职工书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者、管理者、读者会根据具体职责进行职能区块划分。职工书屋建设者在构建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书籍购买)时必须要咨询读者和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读者和管理者会向建设者反馈信息。部分读者直接参与职工书屋内容建设,读者参与职工书屋的日常运行,具体表现为书籍借阅,推荐企业同事参与职工书屋图书借阅或提出意见及建议。管理者按照管理制度负责职工书屋信息传播渠道维护和读者信息管理,建设者在职工书屋建设过程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报刊、电子出版物等出版内容的购买和布置。

必须强调的是,职工书屋建设者、管理者和读者职能区块划分不仅仅是以时间为顺序的起承转结,而是几乎在同一时段内进行的知识传播行为,职工书屋在运行过程中将建设者、管理者和读者纳入其中,进行最初级的信息传播,然后逐步吸引更多的受众和读者群体加入进来,形成知识扩散的驱动力。

建设者、管理者和读者之间是否建立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与职工书屋发挥创新扩散职能的驱动力呈正相关。其中职工书屋建设者和管理者是相对稳定的人群,而读者数量是随着职工书屋建设质量的波动在较长的时间维度内浮动。概括地说,职工书屋的设立需要建设者和管理者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吸纳读者群体参与,在结合企业实际的前提下采纳读者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在职工书屋正常运行之后定期进行磋商,在建设者、管理者和读者之间建立常态化定期沟通机制,确保形成相对稳定高效的沟通渠道,在建设者和管理者主动筹划下,力求以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基础设施和图书内容吸引读者群体中的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成为读者群体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舆论领袖”,带动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落后者(Laggards)积极走进职工书屋、了解接受职工书屋,成为职工书屋知识传播渠道中的受众和信息反馈者,在创新者(Innovator)、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和读者的交流沟通中,诱导具有开放性的读者群体逐步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者(建设者、管理者)、早期大众(活跃读者代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第一层级的创新扩散,创新者(建设者、管理者)、早期大众(活跃读者代表)、晚期大众(跟进读者)、落后者(滞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则是第二层次的信息传播。第一个层次的信息传播与职工书屋发挥正常的职能相关,第二层次的传播与知识传播和创新扩散的覆盖面。

2、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书屋知识传播通道的维护

职工书屋发挥职能必须依赖于两个层面的传播,同样,知识传播通道的维护也相应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建设者、管理者和活跃读者应该根据企业实际参考知识更新、时尚潮流的发展趋势对基础设施和阅读物内容进行重新配置,基础设施维护主要在于日常设施的维护保养,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调研受众和读者群体的兴趣爱好,兼顾为读者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

第二个层面,建设者、管理者要对读者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活跃读者为骨干,组建阅读兴趣小组,积极吸纳更多的企业职工利用职工书屋进行学习或休闲。调研数据划分主要依据读者的年龄、知识水平、专业和阅读内容,读者兴趣小组是建设者、管理者在读者群体的组织延伸,利用其在读者群体中“舆论领袖”的号召力,提升职工书屋在职工中的认可度。

第三个层面,建立便捷易操作的电子借阅系统。电子借阅系统可以方便读者借阅书籍,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CRM(读者信息管理)系统,对读者进行细分,进行动态管理。

综上所述,国有施工建筑企业在扩大规模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组建职工书屋,对于在以企业职工为主体的读者群体中传播知识、扩散行业知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书屋基础设施建设、馆藏阅读内容选择、读者群体组织建设等环节满足读者诉求,在建设者、管理者和早期读者的合作下创造契合职工文化消费需求的知识传播载体,通过运作提升其吸引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发挥教育、休闲和动员职能,将读者的阅读旨趣、工作之余休闲时间的分配、学习施工专业知识等诉求与企业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升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建设者、管理者和读者群体中“舆论领袖”的带动下,形成完整、通畅的创新扩散信息传播通道,扩大职工书屋读者数量,在互动交流中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职工综合素养,打造崇尚学习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稳步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高娟,《新形势下企业职工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职工教育》,2013(16)

②沙汉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问题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3(19)

(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责编:姚少宝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