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对医疗报道中医生角色转变的新闻伦理思考

吴彤

【摘要】医患关系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医患关系中医生的社会角色属性在一系列医疗报道中慢慢发生着变化。本文旨在探索在医生角色属性转变过程中,新闻媒体在其中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些促成医患关系变化的医疗报道给我们关于新闻报道伦理什么警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医疗报道医患关系新闻伦理新闻专业主义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轰动性的医疗事件,从最初的医院乱收费现象到震惊全国的哈尔滨杀医案,从茶水发炎的尴尬笑谈到此起彼伏的医闹现象。走向畸形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心与关注。其中新闻媒体的医疗报道,是受众与现场之间的重要纽带,社会舆论的形成和走向与媒体的医疗报道密不可分。

一、医疗报道的侧重点直接影响舆论的形成和走向

2013 年7 月18 日晚,一条名为“福建泉州儿童医院烤死新生儿”的微博在网上传开,网友“可爱的腰间盘啊”发布微博表示“泉州儿童医院一个刚出生12 天的婴儿放保温箱,因温度太高,活活被烤死”,并发布数张死亡婴儿的照片。

此消息一经发布,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舆论热浪,矛头直指“无良医院”和玩忽职守的医务工作者。新闻媒体迅速跟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隔日也竞相登出。标题诸如《网曝泉州医院烤死婴儿孩子后背烤焦皮肉开裂》、《网爆新生婴儿被保温箱烤死娃背部被烤黑》、《网传泉州一医院保温箱烤死新生儿》。至此时,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一边倒讨伐泉州儿童医院,甚至有一位正在该医院住院的新生儿家长要求立刻给自己的孩子办理转院手续。不少市民在网上发表对儿童医院的极度不信任言论,表示对医生对医院的失望情绪。

直至7 月19 日下午,泉州质检部门完成对婴儿生前使用的保温箱的检测,发现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根据医疗记录显示,反映患儿细菌感染的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均高于正常水平,初步认定新生儿因感染致死,排除患儿由保温箱烫伤致死的可能。

当事实浮出表面,鉴定结果公之于众,网络上不停转载死亡儿童照片和发表愤怒激烈言论的网民的数量也渐渐减少。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发表微博:“对于缺乏医学常识的报道不知如何‘反驳’好?唯有寄希望于有良知和知识的媒体了!”新闻媒体开始反思这次“乌龙事件”的形成:《新生儿烤死之问:医疗维权“暴力”先行?》、《婴儿烤死事件以公共理性塑造“舆论保温箱”》、《婴儿被烤死的焦虑:谣言说中了我们的恐惧》。在真相公布后,医院和医生的无辜中枪,得到了很多声音的支持。眼科医生刘保松在微博上对此事评论道:“一个因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孩子,一个死亡率只有3%完全可以治愈的新生儿,在家长和媒体眼里成了被烤箱烤熟的婴儿,口诛笔伐,这种事情只能出现在中国。不懂可以问专家但不能武断。新生儿烤箱的最高温度只有37℃,能把孩子烤成这样除非是六味真火!留点口德吧,无知的媒体和造谣者!”。新闻媒体报道侧重点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舆论的不同走向。从事件最初一边倒地攻击泉州儿童医院,到后来舆论开始反省自身而同情前期被冤枉无辜的院方,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新闻报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患关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在我国医疗保障有待完善备受瞩目的阶段,关于医患关系甚至医疗纠纷的报道,一直是社会受众的敏感地带。一则民生新闻特别是其中的医疗报道,通常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记者在报道医疗新闻时务必掌握全面而具体的客观事实,端正报道态度不偏不倚。

二、医生角色转变的原因分析

1、转型期紧张的医患关系氛围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卫生方面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医疗体制和医疗资源分配问题连续几年都是政协重要民生提案,表现出社会对医疗方面的极高关注度和期待值。同时,医改也是这几年老百姓持续关注呼声颇高的重点问题,就在今年年初,卫生部部长陈竺公布,“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按照中央的总体布局,未来将从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这五个领域,展开综合改革”。

医疗问题关乎民生,它的两大主体医生与患者通常被放置到矛盾的对立面,医疗问题直接影响医患关系。老百姓对医疗问题的所有期待和不满直接反映在对医疗报道中医生角色作为的评价上,紧张的医患关系氛围很容易使小问题扩大,片面以点带面地从一个医生的玩忽职守开始声讨整个医疗行业的不作为。

2、报道者立场不定,追求眼球效应

新闻媒体的不严谨报道通常会激化医患矛盾,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同时,新闻媒体也通过让双方对等发声,成为医患矛盾的调和者。新闻媒体的医疗报道往往是众多不明事实的受众与医疗新闻现场的唯一联系,大多受众并没有直接参与医疗现场的机会与能力,他们所知的医疗事件大都由新闻媒体发布。新闻传播理论中的拟态环境与新闻框架理论都解释了新闻媒体向受众传达信息时对受众的控制能力。受众所能接触到的是媒体传递过来的新闻事实,是媒体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后,有侧重点的信息。

由于强大的控制能力,新闻媒体的立场不定,能够导致舆论忽左忽右,在接近真相的时候瞬间远离,在远离真相的时候又瞬间接近。前期在网络舆论的左拥右护下带领新闻媒体一边倒讨伐医院医生,后期又狼狈地深刻反省同情无辜医生的遭遇。究其原因,是缺乏客观中立平衡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忽视了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体为了制造眼球效应,不顾及新闻的真实性、一边倒偏向患者的报道导致社会舆论对医生群体的不信任。在医疗报道中,个体事实可能具备真实性,但是在全文报道中由于追求受众广泛的认同感或者急于为医生洗白,导致侧重点不同,医生患者双方不对等的话语权力就是缺乏整体真实性即新闻报道失实。正因为整体失实的新闻报道,医生的社会角色属性一再被新闻媒体更改。

3、受众缺乏理性思维

受众在新闻理论中是新闻报道的接收者,在大众传播理论中也是新闻报道意义的生产者。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受众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众多信息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能被冗余信息裹挟。例如在“泉州儿童医院新生儿”事件中,作为缺乏医学知识的受众,我们可以动动脑筋仔细思考,或者动动鼠标搜索相关信息,便可以得知死亡儿童生前所用的保温箱最高温度不过37℃,不可能将一个婴儿烤伤至死亡。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被一时愤怒掩盖自身理性思维,不因为对医患关系感到紧张而盲目听从网络谣言,尽量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一时以医生为道德模范职业能手,一时又将之视为黑心无良的江湖骗子。一个医生的所作所为不能代表整个医生群体,受众应该对此有清晰认识。

4、学界对新闻报道以小见大的学术鼓励

“四两拨千斤”是以小见大的理想结果。学界对新闻报道鼓励以小见大,由小事入手探究大主题,从小侧面窥探大环境。在业界,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也非常受欢迎。一线的新闻媒体工作者通常把小事件往大方向上靠拢,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新闻报道“以小见大”中的“小”必须具有代表性,而不能随意选择。例如某些报道中由于部分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就否定整个快餐业。在医疗报道中,由于哈尔滨杀医案等个体恶性事件开始怀疑整个社会患者的素质问题,由于某些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感缺失开始声讨整个医疗系统的不人道。医生群体的社会角色属性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以小见大”中,为个体医生的所作所为背书。

结语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新闻报道是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窗口。在医疗报道中,医生角色属性的一再改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群众对医生的矛盾情绪,也体现了新闻媒体的巨大能量和摇摆不定的立场。新闻媒体应该坚持新闻专业精神,给予医患双方平等的话语权,确保具体真实的情况下力求整体真实,完成医疗报道的良性传播,审慎对待报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发挥新闻媒体的调节作用。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