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与金融生态构建

张嫒卿 徐建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47-03

引言

义乌,不仅仅是小商品海洋,也是世界货币流通的海洋。商贸,始终与金融休戚相关。商贸的发达与繁盛,为金融的稳固和畅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而金融的稳固与畅通,又为商贸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批准设立“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成了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的第十个“新特区”。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作用,如何继续发挥义乌市场的独特作用,切实找准改革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推义乌企业转型升级,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义乌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义乌市以服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国际贸易金融发展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一)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

义乌已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3家(地方法人机构3家),证券机构9家,保险机构38家,期货公司5家。准金融机构有融资性担保公司7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典当行10家,金融仓储公司1家,本外币兑换公司1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2家,以及投资管理类企业200多家,初步构建了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二)金融运行持续稳健增长

2013年末义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6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增长13.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78.1亿元,比年初增加258亿元,增长17.4%。全市银行家数达到23家,小额贷款公司达到7家,7家开展营业的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到44.2亿元,增长41.2%,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6.4亿元,增长17.3%;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2.3亿元,增长33.1%,义乌市结售汇总量12.95亿美元。

(三)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义乌市不断深化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相继与1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不断优化金融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相继推出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金融商务区建设等政策意见;加快推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建设,在国际商贸城核心区块投资260亿元打造了占地1.75平方公里的金融商务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行义乌市支行已为全市42134户机构完成机构信用代码证书的发放工作,为归集信息、信用信息联网共享打下技术基础。

二、义乌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供给与义乌经济活跃不相适应,大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

地处浙中的县级市义乌,近年来,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最为活跃的一方热土。数据显示,整个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义乌有个体工商户14.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57.91亿元;有民营企业近2万家,注册资金总额为526.4亿元。

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外源性融资较多,资产负债率偏高,难以符合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现行的金融体制和信贷政策,无法满足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

随着改革试点的推进,多极化的新市场、新贸易、新服务业、新制造业、新城市经济等众多新经济增长点有望形成,必将催生大量的金融需求。

(二)金融权限的掣肘

金融权限的掣肘,正是义乌目前最感痛切的问题之一。义乌的优质客户吸引着众多外资银行,早在2006年,根据许多外资银行透露的目标客户标准,义乌一地就达10万人以上。但限于县级市的级别,目前外资银行仍然难以进入义乌。

另一个紧迫的需求是监管权限。义乌跟200多个国家有资金往来,一些没有贸易背景的流入资金,很可能利用人民币升值机会套利出境,漂白自己而且摇身成为“热钱”。对此监管不力迟早会成为大问题,但义乌目前只有人行外汇管理局的一个科,义乌的人民银行支行没有足够的监管权限。

(三)民间融资负面效应凸现

义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有大量的闲散资金需要寻找盈利空间。于是,以民间借贷为基础的灰色金融变得异常活跃,但却一直游走在政策边缘。

民间融资因其分散性、广泛性、隐蔽性和形式复杂性,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如果民间融资超过合理的限度,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极易引发民间纠纷,导致区域经济金融秩序或社会秩序混乱。

(四)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义乌的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的综合改革,使义乌外贸发展有了新的机遇,2013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186.2亿美元,增长99.3%,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33.6亿美元。出口有效主体增加,2013年全年新增备案企业1009家,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279家,净增662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415家,净增226家。商品销往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高达65%以上,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0多万人次,有3000多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占浙江省总数的1/2强。

而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配套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保险业务等方面还很薄弱。货币兑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急待提高。在配套国际贸易方面,如何在外汇管理、人民币结算方面进行创新,将是未来需要突破的瓶颈。

三、构建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相匹配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推进贸易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人民银行应推动符合条件的法人机构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探索组建义乌国际贸易发展银行,在义乌开展设立民间金融机构的创新试点,开展改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草根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试点,对稠州商业银行跨区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给予特殊政策,允许义乌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经营试点,设立多层次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二)积极支持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扩大金融服务领域。

尝试开展国际结算、市场采购等各类业务创新,研发具有义乌模式特点的新产品,创新为市场交易服务的信贷、结算、兑换等现代金融服务产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投资管理、金融顾问、信用担保和业务咨询等金融中介服务,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要创新发展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保险产品,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探索开展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试点,为市场经营户规避汇率风险和走出去企业东道国政治风险提供制度保障。支持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人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探索开展专业货币兑换、货币经纪等业务,使义乌成为区域性货币兑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坚持有效监管,稳妥有序扩大开放,适当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政策限制,落实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更多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进出口和转口贸易支付手段,重点推动人民币成为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结算、投资货币。

(三)合理引导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对民间金融必须摆脱传统的认识,通过金融改革推动民间金融由无序走向规范,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促进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独特作用。政府要制定一整套运转体制和法律规章,规范融资的程度、方式,确认放款人的资格和法律地位,规定借款和贷款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等。此外,还要设立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或政府管理服务系统,以监管融资的流程,如创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地方金融监管中心等机构,发展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运行投资农村金融机构、成立金融资产场外交易市场。

(四)进行国内、国际贸易往来和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需要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全国中小企业的“义乌商贸和物流电子融资服务平台”,在银行、保险、租赁、担保、会计、评估、律师等金融服务机构与广大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信息纽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网络融资新模式;增强国际化直接投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建立“义乌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为境内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境外企业和个人走进来提供信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平台服务功能,促进资本双向流动,为境内外企业提供符合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股权投融资服务。

(五)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优化金融执法环境

法制环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突出法制的优先地位。

金融生态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而政治、经济、文化的许多特征都是通过法律制度来体现的。因此,法律制度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为综合治理金融信用环境、建立金融信用系统提供保障。具体:一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完善金融业务的法律规范,规范司法行为,纠正执法不公。二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同业自律,坚持依法合发经营,有序竞争,强化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机制,客服短期行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防止过度竞争。三是完善金融产权,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促进金融企业的形成和良好的发展。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结论: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金融业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银、政、企合作模式,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加快服务创新,推进国际业务创新,为义乌市企业的跨境贸易和境外直接投资提供高效、优质的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通过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来完善义乌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国际贸易相匹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易寿生.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1,(09)

[2]韩金峰.政府主导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J].中国金融,2006,(22)

[3]赵华伟.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研究[J].科技广场,2012,(08)

[4]任森春,彭阳.金融生态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5]2013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义乌商报,2014-03-26

[6]义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多项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中国金融网综合,2013-01-06

[7]金融助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初探.中国金融网,2012-02-07

[8]沈杭.义乌金融现状[N].金融时报,2013-09-18.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与义乌‘国际贸易特区’相匹配的金融生态构建研究”(2013NO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嫒卿(1965-),女,浙江武义人,讲师,硕士,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徐建丽(1968-),女,浙江海宁人,教授,硕士,从事法律理论与实务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娟)

下载文本